锂电池叠片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参数

锂电数码书 2025-04-23 19:52:52

摘要:锂电池叠片机是锂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锂电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锂电池叠片机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其控制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对叠片质量及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参考。

一、引言

锂电池叠片机作为锂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及控制参数的研究对于提高锂电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二、锂电池叠片机的工作原理(一)基本结构及功能

锂电池叠片机主要由放卷机构、张力保持机构、储料机构、拉膜机构、叠片台、二次定位机构、贴胶机构等组成。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1.放卷机构:放卷轴由旋转电机带动转动,释放隔膜。其性能直接影响隔膜输送的稳定性和张力控制。

2.张力保持机构:用于将隔膜张紧,确保隔膜在输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隔膜松驰或变形。

3.储料机构:由水平电机带动缓存轴移动,进行储料,以满足拉膜机构对隔膜的需求。

4.拉膜机构:由定辊和拉膜轴组成,隔膜经过定辊后,在拉膜轴的带动下,在极片上进行拉膜动作。

5.叠片台:带动隔膜往复运动,与机械手配合完成叠片过程。其运动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叠片的质量和效率。

6.二次定位机构:对极片进行精确的定位,确保正负极片交替放置的精度,防止极片偏移或重叠,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

7.贴胶机构:在叠片完成后,对电芯进行贴胶处理,确保电芯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极片边缘外露导致短路等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二)工作流程

1.放卷机构将隔膜从料卷上放出。

2.隔膜经过张力保持机构被张紧。

3.储料机构的缓存轴移动进行储料。

4.拉膜机构的拉膜轴带动隔膜在极片上进行拉膜动作。

5.叠片台带动隔膜往复运动,机械手将裁切好的正负极片放置在隔膜上,完成交替叠放。

6.贴胶机构对叠片完成后的电芯进行贴胶处理。

(三)不同类型叠片机的工作原理

1.Z型叠片机:隔膜从放卷轴放出后,经过导辊和张力机构引入主叠片台。主叠片台带动隔膜呈Z字型往复运动,同时机械手将正负极片交替放置在隔膜上,完成叠片后进行尾卷、裁切隔膜和贴胶下料等动作。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2.复合叠片机:以复合堆叠为例,负极片放卷裁切成片后送入上下两层隔膜之间,正极片裁切成片后送到由隔膜包覆的负极片的相对位置上,经辊压复合后形成复合单元,切刀裁断隔膜形成独立复合单元片,叠成电芯。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三、锂电池叠片机的控制参数(一)张力控制参数

1.张力设定值:根据电池规格、隔膜材料和厚度等因素确定。过高或过低的张力设定值都会影响电池质量,需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找到最佳范围。

2.张力反馈系数:影响控制器对张力偏差的敏感程度。过大易导致系统振荡,过小则响应慢,需通过实验和仿真在线整定。

3.张力调节速度:决定控制器调节放卷电机和收卷电机转速的快慢。过快可能引起电机过载和系统冲击,过慢则使张力波动时间长,需根据设备性能和工艺要求合理设置。

(二)纠偏控制参数

1.纠偏精度:反映纠偏装置将隔膜调整到基准位置的准确程度。高精度纠偏装置可提高电池质量和一致性,受传感器精度、控制器性能和执行机构运动精度等因素影响,需综合优化。

2.纠偏速度:影响电池生产效率和隔膜状态。过慢影响效率,过快可能引起隔膜抖动或纠偏装置损坏,要根据工艺和运行速度合理设置。

3.纠偏响应时间:指从传感器检测到偏差到执行机构开始动作的时间间隔。缩短响应时间可提高纠偏系统快速性和有效性,需优化传感器信号处理速度和控制算法。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三)速度控制参数

1.放卷速度:影响隔膜输送速度和张力稳定性。要根据电池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精确控制。

2.叠片台运动速度:决定电池生产效率。提高速度可增加产量,但对张力控制和纠偏控制要求更高,需优化以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效率。

3.速度同步精度:指放卷电机、叠片台电机和收卷电机等之间速度匹配程度。影响电池叠片质量和张力稳定性,要采用先进同步控制算法提高精度。

(四)轨迹规划参数

1.轨迹形状:依叠片工艺和设备特点选直线、曲线或折线。如Z型叠片机隔膜呈Z字型运动,需精确控制叠片台轨迹实现交替叠放。

2.加速度和减速度:影响设备运行平稳性和电池质量。过大引起振动冲击,过小降低效率,要依机械特性和工艺要求优化。

3.轨迹重复精度:指叠片台多次重复轨迹的精度保持程度。高重复精度保证电池叠片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受机械传动、电机控制和控制系统性能等因素影响,要综合提升。

四、核心控制参数及优化策略(一)张力控制参数

张力稳定性是叠片工艺的关键,其控制需满足以下条件:

放卷长度+缓存长度=拉膜消耗膜长放卷长度+缓存长度=拉膜消耗膜长

传统方法通过速度或位置控制实现张力调节,但易因轴间协同不足导致微观偏差。优化方案包括:

1、电子凸轮同步控制:将放卷轴、拉膜轴及缓存轴纳入同一虚拟主轴系统,通过轨迹规划实现动态同步。

2、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实时修正张力误差,提高纠偏精度。

(二)轨迹规划参数

1、拉膜轴轨迹:采用非对称S曲线规划,划分加加速、匀加速等7个阶段,确保运动平滑性。

2、缓存轴轨迹:基于隔膜长度变化趋势动态调整,计算公式为:

式中,ΔL为缓存轴位移量,需结合设备状态参数实时修正。

(三)同步控制参数

1、虚拟主轴周期分配:根据拉膜与叠片阶段占比系数(如3:4)分配时间,优化设备利用率。

2、放卷模式选择:

连续放卷:适用于高速生产,放卷轴全程匀速运行。

断续放卷:在叠片阶段释放隔膜,减少张力波动。

(四)附加轴控制

极片搬运轴与90°摆臂轴需与主运动轴协同,其轨迹通过重载算法生成,确保极片定位精度。

图片来源: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五、结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锂电池叠片机的工作原理,涵盖基本结构、工作流程及不同类型叠片机的特点。同时对控制参数展开细致分析,涵盖张力、纠偏、速度及轨迹规划等方面。这些研究为叠片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提升锂电池质量与生产效率意义重大。

文章来源:锂电池技术知识平台、上海联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0 阅读:0

锂电数码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