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阱:面试打斗地主竟输掉1.5万》

老张品热点 2024-10-31 14:24:34

在武汉,一名男子满心期待地前往一家建筑公司求职。本以为会经历常规的面试流程,如面试官问答或展示专业技能,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面试过程中,负责人竟提出要检测他的应酬能力,而检测的方式竟是打斗地主。男子被带到一间棋牌室,与另外两个人一同玩起了扑克牌 “斗地主”。男子对这种玩法并不陌生,便欣然落座。可随着一局局牌局的进行,男子的运气似乎格外不佳。19 局下来,他竟然输掉了高达 1.5 万元。输光了钱的男子被要求回去等通知。离开后,男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终选择向警方报了警。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建筑公司其实是一家没有实体业务的皮包公司。除了这名男子外,还有多名求职人员也在这家公司打扑克牌输过钱。据统计,该诈骗团伙共诈骗受害人数万元。这个离奇的面试遭遇让人不禁感叹,如今骗子的手段真是花样百出,找工作的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二、警方揭开骗局

(一)皮包公司的真相

这家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建筑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毫无实体业务的皮包公司。前科人员柳某曾在建筑行业工作过,近期为了快速赚钱,动起了歪脑筋。柳某注册了这家建筑公司,伙同喻某等人对外发送虚假招聘信息,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面试。他们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以看似正规的面试流程为诱饵,将求职者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这些骗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求职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

(二)诈骗手段剖析

该诈骗团伙的手段极其狡猾。他们中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洗牌和发牌,通过作弊手段,把 “炸弹” 多的牌发给自己人,而给求职者发的都是烂牌,以此来牢牢控制牌局的输赢。他们打着面试检测应酬能力的幌子,邀请求职人员打扑克牌,让求职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他们的陷阱。据警方介绍,小杨在 19 局牌局中输掉了 1.5 万余元,而像他这样的受害者还有很多。经统计,该团伙共诈骗受害人数万元。这种诈骗手段不仅让求职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求职者们本怀着对未来工作的憧憬,却陷入了这样的骗局,实在让人痛心。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警惕,对那些看似不合理的面试要求要多留个心眼,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三、求职诈骗警示

(一)诈骗类型总结

最高人民检察院总结了求职类诈骗高发的四种类型:

虚构招聘 “精心做局”,骗取相关费用。不法分子依托劳务中介机构、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夸大薪酬待遇,吸引被害人报名,骗取定金等钱款;还伪造应聘地点、组织虚假招聘考试、办理虚假入职手续等,进而骗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

打着 “正规机构” 旗号,招聘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公司、入驻写字楼、正规招聘平台招揽员工、缴纳医保社保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为合法经营企业,再招聘人员暗中从事诈骗、赌博、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编织 “付费内推” 谎言,虚构人脉骗取钱财。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希望获得好工作的心理,在互联网等平台发布广告,以 “国企、央企工作内推”“落户安置” 等为噱头,诈骗群众钱款。

瞄准灵活就业群体,利用新就业形态精准设局。不法分子利用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地点、形式相对灵活的特点,借助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平台精准投放兼职刷单、游戏代练、App 推广测试等广告,骗取被害人钱财。

(二)防范措施提醒

在求职应聘过程中,我们应增强防范意识、识别能力。首先,不轻信 “高薪” 等招聘信息,要理性看待薪酬待遇,对过高的薪资承诺保持警惕。其次,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再者,不轻易支付相关费用,任何以报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名义要求支付费用的情况都要谨慎对待。发现虚假招聘、相关企业从事非法活动等情形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保留证据,如拨打 12333 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如遇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立即拨打 110 报警。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 “陷阱” 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 “求职捷径”。使用正规求职渠道,如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四、案件反思与启示

这起男子面试被要求打斗地主输掉 1.5 万元的事件,给求职者带来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如今的求职市场鱼龙混杂,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不能仅仅因为急于找到工作就对面试过程中的不合理要求轻易妥协。像这次事件中的斗地主测试应酬能力,这种要求明显不合常理,求职者应在第一时间果断拒绝,而不是在犹豫中陷入陷阱。

其次,求职者要学会辨别真假招聘信息。在面试前,要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企业的规模、口碑、业务范围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查询企业的官方网站、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企业的评价、向已经在该企业工作或曾经面试过的人咨询等。如果发现企业存在可疑之处,如没有实体业务、招聘信息过于诱人等,应立即远离。

再者,求职者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自己陷入职场陷阱,要勇于维权。不要因为害怕麻烦或者担心影响自己的求职进程而选择沉默。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如劳动监察部门、公安机关等,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面试通知、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以便在维权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安全的求职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求职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的监管,规范求职市场秩序。同时,媒体也要加强对求职诈骗案例的宣传报道,提高求职者的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