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毛主席与周世钊闲聊,谈及抗美援朝,周:岸英的死怪彭老总吗

影说事观 2024-11-29 04:25:37

“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得知毛岸英英勇牺牲的时候,毛主席沉默良久。

1951年冬天,毛主席与周世钊闲聊,周世钊试探着问了一句:“毛岸英的死,您怪彭老总吗?”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停顿了几秒,说:“你问得好,但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头说起。”

一个人的牺牲,牵动了千万人心;一场战役的背后,又有多少抉择与无奈。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出生的他,8岁那年亲眼目睹母亲杨开慧被枪杀。

儿时的战火与颠沛流离,让他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加坚韧。成年后的毛岸英远赴苏联学习,后来回国,跟随父亲亲历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时刻。

作为毛家长子,他却在年仅28岁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不断威胁中国东北的安全,毛主席并非一开始就决意出兵。

他清楚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尚未稳固,但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他最终拍板:“中国领土不容侵犯!”

于是,志愿军整装待发,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这时,毛岸英主动找到毛主席,坚决要求参军。他对父亲说:“我不是来跟您请示的,我是来表明态度的。国家需要我,我不能退。”

毛主席沉默了片刻,点头答应。他知道,这是岸英的选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担当。

因为身份特殊,组织上最初并没有将他列入出征名单。

彭德怀更是明确表达过反对意见:“岸英不应该去。他还年轻,朝鲜战场太危险。”

但毛岸英态度坚决,甚至私下找到了彭德怀:“彭叔叔,我去过苏联军队,也上过战场,我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我要去。”

彭德怀拗不过他,最终同意了这份申请。毛岸英的任务是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

职务看似普通,但工作环境却与前线没有本质区别,司令部同样面临敌机的威胁。

1950年11月25日,美军战机突袭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

燃烧弹如雨点般砸下,大火瞬间吞噬了整个司令部的小木屋。

当时,毛岸英本已跟随其他人撤离,但他想起屋内还存放着重要文件,于是又冲了回去。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他跑进火海,却再也没有出来。当消息传到彭德怀耳边时,他愣了好久,只说了一句:“岸英是个好苗子啊。”

但接下来,他必须做一个艰难的决定:要不要将这一消息立刻上报中央?

这天,彭德怀在防空洞里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

有人提出暂时隐瞒:“主席家国事务缠身,这个消息太重,晚一点再说吧。”

但彭德怀摇头:“不行,这件事瞒不得,中央必须知道。”

于是,他用整整四个小时写下了一封电报,报告毛岸英的牺牲经过。

电报很短,语言却字字千钧:“毛岸英与另一名参谋在空袭中未能逃生,壮烈牺牲。”

电报首先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周恩来看完,沉思了片刻,将电报锁进了抽屉。

此后几天,他一直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但到了春节前夕,彭德怀回京汇报工作时,还是决定亲口告诉毛主席。

当时北京正下着雪,彭德怀一步一步走进中南海,心里翻江倒海。

他见到毛主席时,先汇报了朝鲜战况,最后才提到毛岸英的牺牲。

毛主席听完,没有立即表态。

他拿起烟,划了几下火柴都没点燃,最后吸了一口烟,才慢慢开口:“打仗总要死人,岸英是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特别看待。”

彭德怀低着头,正要开口,毛主席却抬起头看着他:

“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你不要觉得愧疚。他牺牲得其所,是为国家而死。我毛家杨开慧、毛泽民、毛泽建、毛楚雄,到岸英,这些血,都不会白流。”

这句话说完,屋内沉默了许久。

毛主席并没有责怪彭德怀,他清楚,这场战争是残酷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更何况,在毛岸英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志愿军。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同样值得铭记。

毛岸英的牺牲没有结束他的故事,反而让他的名字成为抗美援朝精神的象征。

今天,我们提起他的名字,不仅仅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更是因为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信念:为了国家的安危,个人可以舍弃一切。

这种家国大义,是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的根基。

参考资料:毛岸英朝鲜牺牲,毛泽东连抽两支烟后说出第一句话——人民网2012-05/2209:38

0 阅读:0

影说事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