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太会说话了,一见周瑞家的,只用两句话就让她不得不帮忙

君笺雅侃红楼 2025-03-27 19:40:36

《红楼梦语言话术》064

刘姥姥在荣国府门上得了指点,就绕道后门上,寻了个小孩儿领取周瑞家门前,唤出了周瑞的媳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周瑞家的在内忙迎了出来,问:“是哪位?”刘老老迎上来问了个:“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老老,你好呀?你说,这几年不见,我就忘了。请家里坐。”刘老老一面走,一面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那里还记得我们?”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倒长了这么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又问刘老老:“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老老便说:“原是特来瞧瞧你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引程甲本第六回)

关于程甲本的刘姥姥作“刘老老”要多说一句,原本就这么写,不作更改。“老老”,中华书局启功校订程甲本注释为:北方习惯,外孙对外祖母称“老老”,对外祖父称“老爷”。也用作对一般老妇的称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七回:“北边人称呼外祖母多有叫老老的。”可知“老老”通“姥姥”,当是那时的文字。本文仍作“刘姥姥”。

这段文字的精彩在于周瑞家的与刘姥姥相认后的权变应酬话术。周瑞家的出来问“是哪位”,是一时认不得刘姥姥来,倒不是她贵人多忘事,而是双方交往确实不深,又多年不联系,以至于记忆不深刻。等到认出来后,才忙让家里坐坐,只是她说的“几年不见”,这里头是有说法的。

按照刘姥姥来之前的说法,她与女儿是在王夫人在家当姑娘时,去过王家拜访,次数应该也不少。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陪房,也是当初跟前儿伺候的人,自然就认识。

但王夫人嫁入贾府也有二十多年,这期间周瑞与王成因为“争地”之事肯定见过,但周瑞家的是个女人,就不可能主动去见刘姥姥一家人,刘姥姥他们也没来过,如何能说“几年不见”?况且,周瑞家的还紧跟着对板儿说:“板儿倒长了这么大了!”分明也是之前见过的口气,尽管书中如此说法不能太过计较,但其实还是逻辑上颇有问题的。

因为书中写王狗儿的爷爷和王家连宗认作侄儿,与王夫人是一辈,刘姥姥应该与王熙凤是一辈,板儿是孙子辈。如此辈分就是错乱的。

但重新作个调整,假如刘姥姥是王成的岳母的,王成与王狗儿如果是一人的人名与外号,就更能说得通。像刘姥姥与女儿去王家的事,周瑞家的见过板儿,便与书中线索捋顺了。只是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板儿的年纪不可能是五六岁,而应该是二十岁出头了。

推测曹雪芹后期调整了刘姥姥这个情节上的人物关系,又因各版本混杂,才导致文字情节前后不对榫,不严谨,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这段情节的重点还在周瑞家的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刘姥姥多年不联系突然登门,以周瑞家的经历,自然是明知故问,知道既不可能是路过,也肯定是来有事,便干脆直言不讳。

周瑞家的能问的直接,刘姥姥却不能答的直接。既然来到人家门上有事相求,自然大庙小庙都得拜,就说:“原是特来瞧瞧你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这句话就体现了刘姥姥会说话来。

她说“特来瞧瞧你嫂子”,就是客气话,也不怕周瑞家的知道,只是听着舒服也为后面相求之事铺垫。所以,随即她就说出要给王夫人请安的话,意思是想要通过周瑞家的帮忙引荐。但王夫人今时不同往日,已经贵为荣国府女主人,也不是想见就见的。刘姥姥也知道自家身份,又退一步说能见最好,不能见,就请周瑞家的转达问候。

这一句话才叫厉害。其一,刘姥姥知进退,意思表达的清楚,话却说的软和,不让周瑞家的为难;其二,刘姥姥以退为进,说这话是倒逼周瑞家的一步“就看你能不能帮忙了”;其三,绝口不提想要打抽丰,但意思又表现清楚。就看周瑞家的如何接了。如果周瑞家的不帮忙,可能是人情薄了,更可能是没那个能力,就看周瑞家的如何领会了。

刘姥姥的聪明在于她对人心的把握。她来打抽丰,成败全在周瑞家的肯不肯帮忙。肯帮忙就大有把握,不肯帮忙也强求不得,自然就如何来如何去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