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236:巧姐与西施浣纱
贾宝玉看过秦可卿的房间后终于满意,于是秦可卿亲自上前铺床,书中写到她“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秋纹、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秦可卿铺盖的被子,竟是“西子浣过的纱衾”,这显然是曹雪芹运用的“设譬”手法。西施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她浣过的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留到《红楼梦》所处的时代。所以,这是以“西施浣纱”来打比方,赋予秦可卿的被子隐喻伏笔的作用。
既然秦可卿房中陈设是为金陵十二钗众人作谶,那么要解读“西子浣过的纱衾”,就需要从“西施浣纱”的典故入手,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十二钗中的人物。
林黛玉曾作《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元代徐天祜于此处注释:“《会稽志》:‘苎萝山在诸暨县南五里。’《舆地志》:‘诸暨苎萝山,西施、郑旦所居。’”根据史料,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美人西施和郑旦,都是在诸暨苎罗山卖柴、浣纱的农家女。
“西子浣过的纱衾”,讲述的是西施作为农家女浣纱的典故。而金陵十二钗中与之经历相同的正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巧姐的判词图画是“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是指她在抄家之后被刘姥姥收养,沦为农家女的现实。
关于巧姐被刘姥姥收养的经历,可以从第二十四回贾芸求职的情节作为“间色”伏笔。贾芸想要找一份工作,不想工作先遭堂兄贾芹“截胡”,求助舅舅卜世仁帮助又被拒绝,无计可施时巧遇醉金刚倪二仗义相助。这段情节十分契合未来巧姐在贾府抄家后遭遇“狠舅奸兄”,巧遇刘姥姥赶来相救,并被收留抚养的经历。她也因此成为一位在荒村野店纺绩的“美人”,如同浣纱的西施。
“浣纱”原本指洗衣服,但也有观点认为,西施浣纱是将纺织出来的布匹染色后漂洗晾晒的程序,属于纺绩流程的延续,这也与巧姐的判词图画内容对应。
其实,巧姐日后沦落为农家女纺绩之事,除了以贾芸的遭遇影射外,还有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路上,王熙凤去到的那户农家的女儿二丫头为巧姐作影。当时,二丫头亲自给贾宝玉和秦钟示范操作纺车纺绩,与巧姐判词图画所示内容类似。而且“二丫头”这个名字,与王熙凤的女儿也有对应的线索。
第二十九回打醮清虚观时,各版本都有一句描写“奶子抱着大姐,领着巧姐”。说明曹雪芹曾给王熙凤设计过两个女儿,被刘姥姥收养的应是小女儿“二姐儿”,对应的就是农家女二丫头。只是最终两个女儿合二为一,才只留下一点线索,与二丫头的设定出现了割裂。
不管如何,西施浣纱,二丫头纺绩,都是影射巧姐沦为农家女的事实。而秦可卿房中“西子浣过的纱衾”,是以西施浣纱典故对巧姐判词图画作补充,也当是不差的。
无论如何,西施浣纱、二丫头纺绩,都可以作为巧姐沦为农家女的伏笔。而秦可卿房中“西子浣过的纱衾”,是以西施浣纱典故,补充了太虚幻境中巧姐的判词图画,这样的解读应当是合理的。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