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即将胜利,他却带领全连219人投降,结局如何

家琦说科 2024-09-15 11:44:57

1979 年 3 月,从宣布对越反击到“已达到惩罚目的”撤军,短短 29 天,越南军队在解放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战争结束后,中越双方决定互换俘虏。

中方交给越方的被俘人员名单为 1638 名,而越方交给中方的被俘人员是 238 名。然而在这 238 名被俘人员中,竟有 219 人来自 50 军下辖的同一个团!

如此规模的集体投降,在解放军队伍的历史中堪称罕见。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如此众多的人员被俘投降?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50 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功赫赫。

在镇守汉江北岸的战场上,天寒地冻,战壕工事都因冻土难以挖掘,许多战士从南方匆匆赶来,甚至连棉衣都未配备。即便如此,第 50 军的战士们坚守阵地,成功阻击美军长达五十天,期间涌现出众多战斗英雄!

田文富营,满编出征,归队仅五十人。

林家保营,满编上阵,归队仅八十八人。

浦绍林连,满编出战,归队仅二十八人。

在这五十个日夜中,第 50 军打光了七个连、三十一个排、一百三十八个班,全员壮烈牺牲。

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归国后,按国家部署,驻扎在广西,按兵不动,承担起国家战略预备役的重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越南结束抗美战争、统一全国后,野心膨胀,将矛头指向中国,竟将中国视作“头号敌人”。

在接受中国援助后不仅不思回报,反而肆意驱逐、打压在越华侨,侵占中国边境与南沙群岛,蓄意挑起事端。

“两百亿养出个狼崽子”,中央军委遂决定对越南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将其彻底击溃。

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节节胜利,驻扎在广西的第 50 军,不时看到从越南凯旋而归、陆续回撤的部队,边境各地纷纷搭建凯旋门,迎接保家卫国的战士归来。

边境战事如火如荼,而身为边境英雄部队的他们却按兵不动,顿觉颜面无光。

部队战士甚至调侃:“连挨骂批评都轮不上。”

于是,第 50 军多次向广西指挥部请战,强烈要求让部队走出国门,为国出征,拥有英雄称号的第 50 军,急需一场战斗来锻炼队伍。

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渐近尾声,广西指挥部认为再无硬仗,便同意第 50 军出境参战,负责掩护兄弟部队有序撤出越南。

此次第 50 军上阵颇为仓促。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部队内部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已被抽调至参战部队,补充进来的新兵,因长期原地驻扎,缺乏实战训练,有的连队甚至官兵互不相识。

但第 50 军全军上下情绪激昂,这支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英雄部队,终于有机会再次踏出国门,报效祖国,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是“观战部队”,无需在边境按兵不动,遭人耻笑。

150 师 448 团,作为第 50 军入越的先锋部队,士气高昂,在对越战斗中势如破竹,连战皆捷。

但需知,这个 150 师并非最初的主力部队,从朝鲜回国后,主要负责国内工程建设,许多士兵长期处于脱训状态,不少士兵入越前,甚至快忘了如何开枪。

中越关系紧张时,150 师紧急扩编,从六千多人增至一万一千余人,完全是经验不足的干部,带着大批毫无经验的新兵。

鉴于此,军部专门派遣一个指导组进驻 150 师。

很快,对越自卫反击战接近尾声,448 团奉命从班英地区回撤,于是提出乘汽车与摩托化运输方式,沿公路回撤。

但第 50 军驻 150 师指导组考虑到战斗已近尾声,越军无力再战,提出不同方案,要求 448 团从班英以北的小路出发,冒险出击,执行搜剿残敌任务,以扩大战果,同时给 448 团更多实战锻炼机会。

448 团只好服从指挥部命令,放弃沿公路回撤计划,分兵回撤,扩大搜索范围,搜剿敌人。随后决定改变行军路线,进入莽莽苍苍、危机四伏的越北山区。

此时躲藏在大山中的越军收到情报,得知 448 团要分兵走小路进山,兴奋不已,迅速调集周边残余部队与民兵组织,决心给予解放军沉重打击。

不久,448 团二营行进至班英地区那嘎村附近的四面环山盆地时,突然“嗖”的一声,紧接着便是一阵枪林弹雨。

“散开!快散开!卧倒!隐蔽!”二营指挥员嘶声怒吼。

由于二营行进队伍组织过密,这些初上战场的新兵,未经历如此突然的战斗,一时手足无措,只顾盲目乱跑,成片战士倒下。山林树木繁茂,看不清敌人,一时忘记反击。

两军对峙一段时间后,越军因兵力不足,未敢下山与我军正面交锋,二营指战员却未能准确判断对方兵力,且二营混乱不堪,指导员直接向团部发送电报。

“二营于那嘎村遇袭,敌方火力密集,或数倍于我,急需团部率主力支援。”

团部收到电报后立即向师部请求出兵,在获得救援同意后,却被驻 150 师军部指导组直接驳回。

“现越军仅剩溃逃散兵,应为小股部队,责令二营自行突围。”

二营收到回电后,只能硬着头皮率领部队继续向深山突围。

此时越军小部队虽无法击溃二营,但仍在二营队伍身后隐蔽跟踪。二营指挥员认为白天行军易暴露,决定夜间行军、白天休息,但是又怕麻烦,未派重兵抢占周围制高点,以防万一。

不久,越军主力迅速抵达,占据周围山头制高点,对二营进行分割打击,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二营神经再度紧绷。

“营长!对面火力明显更强了!”

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的副营长急切地对营长大声喊道。

“我们被包围了,营长!”

“快申请支援!”

二营此时如惊弓之鸟,部队士兵一时六神无主,斗志尽失。

二营营长见状,咬牙喊道:“快给团部发报!”

448 团团长收到电报后,放不下兄弟部队,绕过师部与军部指导组,直接命令副参谋长率领一连和八连,前往支援二营。

而二营指战员得知团部派出支援后,松了一口气,既未继续奋力突围,也未组织阵地,反而以等待支援为由,原地休整。

这反而给了越军调动兵力集结的时机,二营就这样“休整”进了越军的重重包围。

二营原地休整等待救援时,前来增援的一连和八连刚抵达二营被包围的那嘎附近,立足未稳,便遭越军猛烈进攻,身处包围圈中心的二营也同时受到攻击,双方枪炮声持续数小时,被打乱的官兵只得先就近攻占山头,夺取制高点。

当解放军战士占据制高点后,才发现已深陷越军层层包围。

一连与八连在与越军激战后,退至周围的一个小山头上,此时越军与民兵决心吞下陷入包围的所有部队,死死咬住一连,哪怕是一个小山头也层层包围,一连局势万分危急。

此时,枪炮声渐弱。只听周围山头上高喊:“中国军队的兄弟们,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你们那边已经有人投降了!再晚投降,优待就没了!”

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摧毁部分解放军战士的意志。在已有部分战士投降的情形下,八连的副连长王立新坚决拒绝投降,甚至将前来劝降并已投靠越南的叛徒予以枪毙,而后率领愿意追随他的战士,对着敌人,也对着自己和祖国说道:“战斗到底,誓死不降。”

在后续突围战斗中,王立新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身负重伤,越军围上来企图活捉他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跟随他突围的士兵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此时,被越军围困在小山头上长达三天的一连和八连,已弹尽粮绝。

同时,国家正式宣布结束对越战争,正有序撤离。若再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恐产生不良国际影响。

增援无望,食物短缺,伤兵增多。被包围的一连和八连战士面前仅有两个选择:一是拼死一搏,全军覆没;二是选择投降,束手就擒。

面对此景,八连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冯增敏,主持召开支委会,商讨投降事宜。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冯增敏此时竟以鬼神梦境之说,劝大家投降:“同志们,我也不想投降,但昨夜我梦到神仙说,知难而进,死,知难而退,生。”

战士们听到“投降”二字,个个瞪大双眼,以为听错了。

说罢,冯增敏又道:“我们不搞一言堂,大家也发表下意见。”

一连连长李和平气愤地说:“别讲这些,绝不投降,我们要战斗到底,拼到最后一人。”

听完后,其他党支部成员群情激昂,表示要战斗到底,宁愿牺牲,绝不投降。

李和平作为连长,其意见无疑最为重要。

冯增敏叹气继续说:“若你决心拼到底,我们 448 团会多一段英雄事迹,但如今,你的决定可能让全连性命留在异国他乡,连队有多少年轻战士,你清楚吧。”

李和平听完,沉默不语。

冯增敏见李和平不再说话,催促他表态。

“老李,情况你也明白,没时间了,你快表态,我觉得兄弟们的命不应无谓牺牲在此。”

面对冯增敏的不断催促,李和平脸色变幻,最终改口:“不要让士兵命丧异国他乡,我听支委会决定,听大家的。”

就这样,李和平一念之间,这番含糊其辞的话,成为支委会最终表决决定的依据。

最终,全连放弃抵抗,成为越军俘虏。

要知道,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率领全连投降,前所未有。当时的前线司令员许世友闻此,大惊失色,怒不可遏,为防影响士气,第一时间封锁消息。

战争结束后,作为俘虏的李和平、冯增敏等人,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再次审视此事,从军部最初驳回 448 团的撤退方案,要求他们前往地形陌生的越北山区,孤军行动,便已犯错。而后,身陷重围时军部拒绝支援,团部派出的两个连杯水车薪,被敌人围点打援,这些都是导致最终失败的主因,但根本责任在于军部的错误指挥。

后来,对相关负责的军部干部进行了相应处理,关副军长降职,副政委党内警告处分,刘副军长降职调离。

1985 年,全国大裁军时,第 50 军被裁撤,番号撤销,消失于历史长河。

十年后,冯增敏刑满出狱,人们又想起这位在战场上投降的“军人”。

记者找到冯增敏,问出许多人想问的问题:“身为军人,当初为何选择投降?这样的选择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

冯增敏听后,只是苦笑一声,淡淡回应四个字:“无可奈何。”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