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矛盾不断升温,美国对华脱钩大势对欧盟施加压力,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罕见表示:欧洲的利益与美国并不总是一致,与中国“断绝经济联系”,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为什么默克尔会在这个时机发声?她的提醒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中,她曾12次访华,推动中德、中欧关系走向高峰。无论是工业制造的合作还是能源领域的布局,都让中欧关系深度绑定,形成了互补性。如今的欧盟被两股力量撕扯:一边是美国的施压,另一边是自身的经济需求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特别是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欧盟一意孤行,却招致中方强烈反制,双方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此时,默克尔指出了欧盟的尴尬,为欧中合作提供了务实的解决方向。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往来。从德国大众到法国的奢侈品牌,再到欧洲的科技产业,很多行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德国汽车工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既是其最大出口市场,也是德国企业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点是现实,无法回避。
随着电动车竞争的加剧,欧盟祭出了高额关税的“大棒”,通过人为抬高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保护欧洲本土制造业。这虽然能暂时缓解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却会让中欧经贸联系陷入恶性循环。
默克尔多次强调,欧洲无法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一旦对华政策过于激进,不仅会让欧洲失去重要市场,还可能导致中国采取更多反制措施,最终两败俱伤。
但是有一点,美国的态度始终是欧盟无法回避的。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是一脉相承的。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对欧洲盟友毫不留情。当年特朗普高调喊“不能再让盟友占美国便宜”时,不少欧洲国家尝到了苦头。
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依然延续脱钩思路,这种情况下,欧盟要么追随美国与中国对抗,要么冒着被美国孤立的风险选择独立。默克尔清楚地看到,这种“选边站”的策略对欧洲毫无益处。她的发声是对欧盟的一次提醒:和中国对抗不会有好处。
在对华政策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倡“欧洲战略自主”路线,但欧盟各成员国的立场参差不齐。一些国家左右逢源,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全面追随美国。这种内部分裂让欧盟很难在对华谈判中拿出统一的立场,默克尔的观点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她的政治经验,还因为她深谙欧盟当前面临的难点。她提醒欧盟不要因为美国的压力放弃与中国的合作,而是要找到一种既符合欧洲利益又能与中国和平共处的方式。
事实上,中欧之间仍然有合作空间。例如,近期中欧就电动车关税问题的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双方正在考虑用“价格承诺机制”替代高额关税。这种机制能缓解欧盟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能为贸易战降降温。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车企进入中国市场时所达成的合作模式,不难发现,中欧之间的协商和让步一直是推动合作的关键,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当前欧盟所需要的。
不过,欧洲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失去了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经济增长陷入低迷。不少德国企业,如大众、奥迪、博世,甚至开始在本土裁员,以应对成本上涨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默克尔的呼吁是一种解决思路。她认为,保持与中国的合作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稳定支点之一。欧盟如果一味追随美国,恐怕只会陷入更深的经济困境。
默克尔提出,欧洲的利益与美国并非天然一致,盲目跟随美国对华政策只会让欧洲失去更多主动权。她建议欧盟领导人更务实一些,不要夹在中美之间当“炮灰”。这是对欧盟现状的警示,正如默克尔所言,脱钩带来的损失远比想象中严重,而合作的潜力却是无限的。对于欧盟来说,眼下没有什么比务实的态度更重要。
参考资料:
默克尔回忆录出版,卸任后再次发声——中国经济网2024-11-29 07:32
默克尔回忆录正式上架:和特朗普交谈“一个说东一个说西”——澎湃新闻2024-11-28 13:53
被问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默克尔:欧洲不总是与美国利益一致——环球网2024-11-28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