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九江段的水面上,江豚跃动的身影成了最硬核的环保KPI——九江石化厂区1.9公里码头岸线旁,江豚观测次数从2020年的3次飙升至2025年前3个月的16次。在九江石化1.9公里黄金岸线上,这家年营收超千亿的炼化巨头用"废水养锦鲤、AI守长江"的硬核实践,撕开了重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生存法则。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2023年,九江石化与长江江豚保护中心签订协议,认养两头名为“欢欢”“乐乐”的江豚,并捐赠200万元用于江豚栖息地修复。

水治理革命:三类水养出生态晴雨表九江石化投资3710万元打造的膜处理系统,让工业污水经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重净化后,成为循环水系统的"生命线"。处理后的中水COD浓度稳定在14.10mg/L,氨氮含量3.40mg/L,远低于国家45mg/L和5mg/L的标准,甚至能养活斑鸠园水池中的锦鲤群。这套系统每年节水300万吨,相当于1.5万户家庭年用水量,更通过碳交易将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800万元收益。

智能防线:2000个传感器织就数字天网在长江岸线,红外成像仪和区块链技术构建起立体防线:油品装卸区的2000多个传感器能在0.3秒锁定微米级泄漏,北斗定位系统实时追踪施工车辆轨迹,工业水智能管控平台则将高盐水回用效率提升40%。去年这套系统拦截上游漂浮垃J超50吨,却未让一滴油污入江。

岸线重生:30亿投入催生生态经济学投入近30亿元的岸线整治工程,九江石化硬生生在厂区与社区间劈出60米生态隔离带。更颠覆的是将4.08平方公里厂区改造成"花园式工厂",污水处理场"三泥"100%资源化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43%。这种改造不仅带来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的绿色认证,更在碳交易市场斩获真金白银。九江石化独创的污泥干化技术将危废产量削减97%,年省处置费近千万元;包装袋减薄攻关每年减少废弃物147吨;电子作业票系统上线后,直接作业环节彻底告别纸质单据。这些技术已被纳入中国石化"无废集团"建设范本,在行业内推广。

万亿产业的生死赌局这场环保转型藏着化工业的残酷逻辑:九江石化投入30亿推进“碧水蓝天”工程,换来的是芳烃装置能耗暴降40%、油品质量直冲国VIB标准。但更隐秘的较量在资本市场——其打造的“无废工厂”模式,已吸引高瓴资本等机构调研,绿色债券发行成本比同行低1.2个百分点。

当江豚"欢欢""乐乐"在认养水域嬉戏,这家央企用硬核数据诠释:守护长江不是负担,而是打开万亿级绿色经济的钥匙。
对此,你觉得对长江的保护,他们做得如何呢?
我知道的是九江城西港区棕子河直接是工厂废水排进去,然后再直接流入长江,虽然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但几乎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