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0月27日,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南黄土断崖边。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是北洋政府矿政顾问,他拿着工具,指挥民工挖掘。安特生本来找古生物化石。和村民聊天时,他听说当地农田常翻出“红陶片”。就这消息,成了关键。这消息意义重大。它掀开中国现代考古学序幕,让沉睡五千年的史前聚落被发现。此后百年,四代考古人接着挖。出土陶片不断改变人们对上古文明的认识 。
错误转折
这位学者发现过周口店猿人遗址。他最开始到河南,是为了找铁矿。在仰韶村断崖那儿,他看到了彩陶残片。他是搞这行的,一下就来了精神,转头干起了考古。那时候,西方学者大多觉得中国没有石器时代。可安特生在这儿,挖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彩陶、石器和兽骨。这些发现,把中国史前史的时间线都改了。
36天的发掘中,安特生团队挖出17个探方,出土了600多件石器、陶器,以及半地穴式房屋基址。当他将仰韶彩陶与中亚安诺遗址彩陶对比时,一个颠覆性结论诞生了:中国文明可能起源于西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却意外点燃了中国考古学的火种 。
文明拼图
1921年,“西来说”开始出现。安特生做发掘工作,方法是科学的。不过,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他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弄混了。更重要的是,他把彩陶和西方文化联系起来。他说“中国文化西来”,还说“仰韶人是苏美尔人的后代”。他这话让中国学者很不满。但也因为这样,中国考古学家决定自己研究,走自己的探索道路。
1951年,夏鼐做了拨乱反正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夏鼐带着队伍,对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时,他们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叠压情况。这就说明,两种文化是先后出现,不是混在一起的。后来,夏鼐在甘肃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里,找到了“仰韶式彩陶”。这个发现,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独立性。
1980年,地层学发挥了大作用。第三次发掘时,考古队发现有四个文化层。从上到下分别是仰韶中期、仰韶晚期、龙山早期、龙山中期,这下年代顺序彻底清楚了。考古队仔细挖掘了200平方米的地方,确认这里曾是个超级聚落,存在了2000年。这次还挖出了象牙镯形器,发现了发酵酒残留,让我们知道了仰韶人怎么做奢侈品,平时有啥精神生活。2020年,科技考古有了新发现。考古人员找到一处516平方米的大型房屋基址,还在5000年前的土层里,挖出了类似“混凝土”的地坪,甚至检测到了丝绸蛋白。
文明探源
仰韶文化存在了2000年,从7000年前到5000年前。那时候的彩陶技术,往东边、西边传播,北边传到红山文化区,南边能到长江流域。从这儿能看出,黄河中游是东亚文明的发源地。仰韶文化也是社会复杂化的早期例子。考古挖出四条不同时期的壕沟,发现了重要情况。最早的防御工事出现在仰韶中期,也就是大约6000年前。这些壕沟宽8米,深3米。这么大的工程,得好几百人一起干才行,这就是国家开始形成的重要证据 。
这个豫西小村子不简单。它让人看到了过去的辉煌,也带来了启示。文明真相藏得深,每次考古挖掘,都是在探寻“中国是怎么来的” 。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