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源:张冠李戴的政务回复
2025年4月22日,银川市“市长信箱”在处理一则市民投诉时发生严重失误。一位市民通过平台举报“第六届西夏区诗词大会决赛”相关问题,但收到的回复内容却涉及“银川某工程欠款”的处理方案,两者毫无关联。这一回复被网友截图上传至社交媒体后,迅速引发热议,并被戏称为“已读乱回”名场面。
曝光与发酵:从个案到系统性漏洞
4月26日,事件在社交平台曝光后,更多市民揭露了市长信箱的“魔幻回复”案例:
市民反映小区路灯半年未修复,得到的建议是“携带手电筒出行”;
投诉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官方回复“购买降噪耳机”;
小餐馆申请补贴时,因政策理解偏差被模板化拒绝,而实际条件完全符合要求。这些案例显示,“张冠李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暴露了政务回复流程的系统性漏洞。
官方回应:操作失误与机制缺陷
4月27日,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确认事件系工作人员在复制粘贴回复内容时操作失误,导致不同投诉的答复混淆。通报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内部审核把关不严,运行机制不完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同时,12345热线向投诉人电话致歉。然而,公众质疑未完全平息。根据规定,市长信箱的回复需经“经办人→副科长→科长→分管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五级审核,但此次事件中多层审核均未发现错误,暴露流程形同虚设
此次事件为政务服务敲响警钟,公众期待“市长信箱”从“信息中转站”转变为实质性问题解决平台,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