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个壳吗?” 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曾脱口而出?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汽车只是代步工具,冰冷的钢铁机器。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这些钢铁机器拥有了灵魂,甚至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梦想?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就曾是给这些机器注入灵魂的关键人物,一个在争议中前行的汽车“教父”——竺延风。
有人说他是力挽狂澜的英雄,将濒临倒闭的国企重新带上发展快车道;也有人说他过于保守,错失了汽车行业变革的黄金时期。 褒贬不一的评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探寻竺延风的传奇人生,看看他究竟是“常胜将军”,还是“时代的遗憾”。
竺延风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说起。1961年,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如果说别的孩子是被父母用童话故事哄睡的,那竺延风大概是被汽车构造图伴着入眠。他的父亲竺乘马,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拓荒者之一,从小耳濡目染,汽车的种子就在竺延风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都说兴趣是最老师,这句话在竺延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1979年,他考入了浙江大学,但他并没有选择当时热门的机械专业,而是选择了化工自动化。这看似与汽车关联不大的专业,却为他日后从事汽车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竺延风深知,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大学期间,竺延风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乐于助人,很快就成为了同学们信赖的班长。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培养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1983年,大学毕业的竺延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入一汽工作。对于一个从小就对汽车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来说,能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被分配到了热电厂的仪表车间,做起了技术员。
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到车间里的一线工人,巨大的落差并没有让竺延风气馁。他深知,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积累。于是,他沉下心来,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认真研究技术资料,很快就掌握了仪表车间的各项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竺延风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他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汽车制造的原理,了解每一个零部件的作用。他相信,只有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勤奋的工作态度,竺延风很快就脱颖而出。1988年,年仅27岁的他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当时一汽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之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他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竺延风的职业生涯一路高歌猛进。他先后担任一汽集团多个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997年,他被任命为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兼任轿车业务的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一汽的轿车业务。
1999年,38岁的竺延风,被正式任命为一汽集团董事长。他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汽车集团一把手。年轻气盛的他,踌躇满志,决心带领一汽走向新的辉煌。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当时的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效率低下、体制僵化、产品落后等问题。一汽更是如此,长期依赖国家补贴,缺乏市场竞争力。竺延风深知,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改革,意味着要触动一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竺延风顶住各方压力,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效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红旗品牌的复兴。红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图腾,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红旗品牌长期处于低谷。竺延风深知,要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重振红旗品牌。
他下定决心,要将红旗打造成中国自主高端品牌的代表。他投入巨额资金,引进先进技术,重塑品牌形象,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红旗品牌终于迎来了复兴。2021年,红旗汽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创造了历史新高。
在竺延风的带领下,一汽逐渐摆脱了困境,重新焕发了活力。他被誉为“汽车界的常胜将军”,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人物。然而,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他被调往东风汽车,担任董事长。
东风汽车,同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汽车企业。但与一汽相比,东风汽车的处境更加复杂。东风汽车旗下拥有众多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竺延风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面对复杂的局面,竺延风并没有退缩。他深入调研,分析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他强调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然而,与一汽时期相比,竺延风在东风汽车的改革成果并不明显。他虽然努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发展,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人批评他过于保守,错失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
2023年,竺延风正式退休。回顾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争议。有人赞扬他的功绩,也有人批评他的不足。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竺延风的成功,离不开他对汽车事业的热爱,对改革的坚定,以及对细节的把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竺延风的职业生涯并非完美无缺。他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支持。当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例如,他在东风汽车时期,过于依赖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发展重视不够。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东风汽车的步伐也相对缓慢。这些都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遗憾。但这些遗憾,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历史无法假设,我们无法知道如果竺延风继续掌舵一汽,或者更早地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会是怎样的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汽车人,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竺延风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或许就是那份永远不变的热爱和创新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有始终保持对汽车事业的热爱,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竺延风,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他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汽车产业更加美明天。这才是对竺延风最好的致敬。
红旗是徐留平搞起来的[鼓掌][鼓掌][鼓掌]
一代一代的汽车人成就了今天!
其实竺延风肯定是有话说的。不信 请在一个世纪以后看他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