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分兵,拜登选定3个国家牵制,前两个不怕,后一个很难办

青史说说 2025-01-07 18:09:15

随着时间来到2025年1月,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任期马上就要结束。

但是,拜登好像并不太甘心就这样离开白宫。

近日,拜登派出两路人马,分别访问亚洲三国。

而有国际问题的学者指出,拜登这一招,恐怕又是冲着中国来的......

美国遏制中国之心不死

一直以来,美国遏制中国之心不死。

这种心理,源于其深植的全球霸权战略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次恐惧。

长期以来,美国以全球霸权者自居,确保其主导地位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中国的迅速崛起显然打破了这一格局。

面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正在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

为了维护其全球秩序主导权,美国采取多种手段试图压制中国的崛起,包括强化与亚太盟友的军事同盟、推动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以及在国际舆论场上抹黑中国的形象。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还源于对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恐惧。

近年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尤其是5G、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对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此外,中国正在加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芯片制造、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尖端领域取得突破,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防范心理。

不仅如此,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美国传统经济优势形成挤压。

美国担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支配地位可能削弱美国的经济主导权,甚至在未来导致美元霸权的动摇。

因此,美国对中国实施严密的科技封锁,禁止高端技术出口,试图遏制中国核心产业的发展。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也与其“零和思维”密切相关。

美国政界和智库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美国的相对衰落,因此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被视为遏制美国地位下滑的必然选择。

这种零和博弈的心态导致美国在中美关系上倾向于采取对抗性政策,而非合作性态度。

无论是通过经济制裁、技术封锁还是舆论战,美国试图通过全方位的遏制政策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展。

此外,美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中限制中国的参与和影响力,以维持其话语权和决策主导地位。

拜登政府三路出击

在执政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拜登派出自己的两员大将,到访亚洲三国。有人分析说,这是拜登遏制中国的又一举措。

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当地时间1月6日访问韩国,与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举行会谈,讨论韩美同盟、韩美日合作以及朝鲜半岛局势等议题。

这次访问被广泛解读为拜登政府试图加强美日韩三边合作,以对抗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韩国当前面临内政不稳的局面,亲美的尹锡悦现在是自身难保。

韩国政坛内部的亲西方派正面临挑战,这可能导致其对美国的配合力度有所下降。因此,尽管美国积极拉拢韩国,但韩国是否能坚定站在美国一边仍存变数。

其次,布林肯的亚洲之行还包括访问日本。

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历来是美国推行地区战略的重要支柱。

布林肯此行旨在进一步巩固美日关系,推动两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

然而,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与前任岸田文雄相比,他更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

在近期的公开表态中,石破茂强调中日关系“十分重要”,显示出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可能不会完全追随美国的对抗路线。

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借助日本遏制中国的计划,也反映出美国拉拢盟友时遇到的现实阻力。

第三,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于1月5日至6日访问印度,这一举措尤为引人关注。

与韩国和日本相比,印度对于中国来说显得更加“难办”。

由于印度的不断挑衅,导致两国关系存在一些不稳定的成分。比如在边境问题上,印度持续的觊觎与挑衅,是造成两国关系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坚持不懈地谋求“大国地位”,并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这使其容易受到美国挑拨。

拜登政府的这三路出击虽意图明显,但其效果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最重要的是,面对美国的围堵和挑拨,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国开展互利合作,推动地区稳定与繁荣。

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虽会制造一定的地区紧张局势,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挡中国崛起的步伐。

中国将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继续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也需要正视现实,放弃冷战思维,与各国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0 阅读:12

青史说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