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言,叫奶奶。” 杨奶奶每天都会对孙女言言说上好多遍,她总是满脸期待地看着言言,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言言的脸蛋。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言言的嘴唇,满心盼望着能听到那声 “奶奶”,每一次言言只是嘴唇微微蠕动,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甚至是奇怪的声音,随后便没了动静。即便这样,杨奶奶从不死心,下一次依然会带着满满的希望继续尝试。
在云南楚雄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杨奶奶一家。2009 年,那是一个让全家又喜又忧的年份,孙女言言的出生本应是幸福的开始,然而却成了苦难的开端。言言出生时出现难产征兆,医生建议剖腹产,可陪同的邻居却无知地建议自然分娩,理由仅仅是自然分娩的孩子聪明。这个随意的建议,如同恶魔的诅咒,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不久后,家人就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言言不像其他新生儿那样哭闹。家人忧心忡忡地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 ——“发育迟缓”。
医生面色凝重地告知,可能是生产时在产道内时间过长,缺氧所致。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让杨奶奶瞬间觉得天旋地转,满心悔恨。她不停地自责,要是当时坚持医生剖腹产的建议该多好啊!
可事已至此,医生表示言言需要长期做康复治疗,这对本就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又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儿子儿媳为了给言言凑治疗费,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家中的老伴患有哮喘,身体也不好,照顾言言的责任就全落在了杨奶奶单薄的肩上,她毫无怨言,每天细心地照料着孙女的起居。
长期的压力和操劳,让杨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白内障、低血糖、颈椎病纷纷找上门来,头晕成了家常便饭,她的视力因为白内障急剧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可她却一直拖着不去手术。
因为她知道,一旦手术,就需要一笔费用,而孙女的治疗费用已经让这个家不堪重负。
她不能在这个时候放下言言不管,哪怕自己有失明的风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言言康复治疗在艰难中持续着,杨奶奶每次都满怀期待地带着言言去医院,又带着满心的疲惫和无奈归来。
治疗过程漫长而痛苦,言言小小的身躯要经受各种仪器的检查和训练,经常累得大汗淋漓、泣不成声,杨奶奶在旁看得揪心不已。
可有限的治疗次数远远不够,效果也并不理想,每一次看到言言毫无起色,杨奶奶都感觉希望在一点点消逝。
如今,15 岁的言言状况依旧让人心痛不已。
她的每一项日常活动都离不开他人帮忙,吃饭得有人喂,喝水要一勺勺地送入口中,上厕所更是全程需要专人照料;她无法独自走路,哪怕只是挪动几步这样简单的动作,也必须有人在旁边搀扶。
这么多年过去,周围人一直期待的那声呼唤,始终未曾从她口中发出,她至今未曾开口说过一个字。这就像一块无比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杨奶奶的心头,让她满心忧虑与哀伤。
杨奶奶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康复治疗让言言能够自理,她渴望听到言言叫自己一声奶奶。
那一声 “奶奶”,是她无数次午夜梦回中的期盼。
可现实是残酷的,一张张催款单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她的心头,那上面冰冷的数字仿佛嘲笑着这个家庭的不幸,每一笔费用都让她愁白了头,可她仍咬着牙坚持。因为言言是她的希望,是这个家的希望。
她知道,一旦放弃,这个家就真的没了希望,她在黑暗中摸索着,期待着哪怕一丝曙光,能照亮言言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