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若亮兵出五丈原,则魏无忧”?

小萝林的日记 2022-03-09 20:35:49

历史上的司马懿并没有说过“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

原话为:“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此语见《晋书·宣帝纪》。

三国时的武功,应为今日陕西武功县。

因当时魏军是按蜀军从五丈原进兵的作战想定,而作出相对部署的。

如果诸葛亮从武功进军,沿山向东挺进,那么魏军被抄后路,既定的防御计划会被打乱,将被迫调整,或会有恶战要打。

但是,要打一场恶战并不意味着“魏军”危矣!魏军国力、军力远胜蜀汉,打还没有打,又有何危?

司马懿在战前,作出了“诸葛亮将会西上五丈原”的判定,然后作出防御部署。

众所周知,大将统军打仗,首先就要对敌军的进犯路线作出预判,然后才好依此作出兵力布防。

当诸葛亮再次大举兴师北伐时,魏国朝廷很忧虑,担心前方兵力不足,派遣将军秦朗率步骑二万増援,并命令战区内所有军队都受司马懿节度,服从司马懿的调遣指挥。

司马懿受命当日,所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召集诸军将领开作战会,分析形势、预判葛亮的进军路线,然后制定魏军的针对性防御部署。

诸葛亮治兵天下无双,蜀军营伍严整,甲坚兵利,战斗力强悍。这是令魏军诸将颇为忌惮的。这事也可见史书记载曰:“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

当时魏军诸将多认为,应当放弃渭南,以渭水为障,在渭北筑垒防御。这就是被动防守,也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威名。

而司马懿对众将说道:“百姓与财富积聚皆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也。”

所以司马懿根据与诸葛亮多年交战经验,作出断定,诸葛亮必定会从五丈原进军,来争渭南。于是,命令魏诸军渡渭河,背水作营。

然后,在大军完成布防后,司马懿指着地图说出了“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这番话。

因为魏军作战准备已完成,营垒已筑,兵力胜过蜀汉,诸军又皆已坚壁已待。

这时候,只要诸葛亮从五丈原来犯,在魏军严整的防线下,必将无功而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司马懿才说:诸葛亮如果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那当然是无事了,只要依托深沟高垒坚守不战,耗着也能把诸葛亮耗退。

那么,如果诸葛亮沿山东出武功,会怎样呢?

武功县,在渭水以北,位于五丈原与长安之间的关中平原西部。

如果蜀汉北伐军穿插到了这个位置,那就是把司马懿的大军堵在了渭南,隔断了其与长安的联系。

但这是一步险棋,其险在于,有可能会大获全胜,也有可能全军覆没。

蜀汉限于国力,对战争的承受能力远不及据天下之半的魏国,如果诸葛亮的大军直插武功,进入关中平原,一旦不能出奇制胜,迅速歼灭司马懿的大军,只要战役一陷入胶着相持,那么最后是谁消灭谁,还真的很难说。

因为魏军如果在一场大战中伤亡五万,他还有能力征发天下之兵,源源不断地再派五万,再派十万来増援。而蜀汉如果伤亡五万,那就伤筋动骨,后继乏力了。

所以,司马懿断定诸葛亮,绝不会兵出武功。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