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退休后别以前更忙了,不单要帮女儿带孩子,做饭、收拾卫生,生活里琐琐碎碎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特别是过年期间,家里亲戚都回来团圆,大人小孩闹哄哄,收拾好的客厅立刻被零食果仁弄的到处都是,家里就没干净超过半天。
加上个人洁癖比较重,地板也从一天1拖到3拖,招呼完亲友,又要立刻做饭搞家务,忙的脚不沾地。
元宵节过后,她就总说胸闷、胸痛,特别是做完家务过后,却没想到这天竟然一头栽倒在地上,等家人发现的时候人再没起得来,最终因为心梗过世。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做家务也会引起心梗?其实老人做家务还真有不少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是否长寿,“家务能力”很重要
家务其实也相当于一种“锻炼”,但很多人都习惯忽视家务的运动量,其实家务过程中,对于人体的肢体和脑力协调与认知功能都有一定锻炼效果,研究发现老人经常做家务,神经系统可能更健康。
知名期刊《BMC Geriatrics》就曾发布过这样一项研究,来自加拿大贝克雷斯特医院的研究员,对当时社区里66名老人进行做家务和大脑功能的分析,结果发现经常做家务的老人大脑体积更大,认知功能也更高,认为干家务或也有利于大脑健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认知下降和痴呆风险。
研究员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首先可能和心血管有关,认为做家务有益于心脏健康,从而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做家务是一项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可以促进新的神经联系;另外做家务可以减少久坐风险,因此也有利于大脑健康。
另外还有研究,调查了4000多名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后,发现经常做家务的人死亡风险比起不做家务的人下降了30%左右。
而早在2016年,荷兰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就发布过关于做家务可以延寿的研究结论,而这其中关键的节点就是骨骼肌,作为免疫调节组织,骨骼肌在运动时可以促进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通过抗感染能力,保持长久健康,从而实现寿命延长。
二、轻重家务,各有功效
家务活也分轻重,不同家务类型活动量的不同,也有不同功效,这些好处提前知:
1、遛狗买菜
买菜、遛狗都需要大量走路,无形中增加了走路活动量。日本曾有相关调研过走路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发现正常人每天坚持走1小时的人比走半小时的人感染肺炎或流感死亡的风险要低10%;有心梗病史的人这一风险能低34%。
2、洗衣做饭
别小看洗衣做饭,这两个项目也属于精细家务了,虽说洗衣服可以直接扔洗衣机,但对于不同材质、颜色衣物污渍处理,就要区分好进行,有些衣物不能机洗,有些不能沾水,需要个人掌握这些洗涤知识,操作过程也锻炼了个人的协调能力和记忆力,降低痴呆的发生风险。
3、整理书柜
书柜衣柜这些大件家具,整理过程中需要爬上爬下, 多用到上肢肌肉。所以做这类家务不仅能有效锻炼到上肢肌肉,整理好的空间也可以帮助身心释放负面压力。
4、重型家务
重型家务的活动量很大,需要充分的心肺机能,这类家务对肌肉锻炼度更高,也需要消耗更多热量,有利于促进血管健康,但也要注意适度,尤其是老人,搬抬重物要小心腰背压力,尽量减少此类家务活。
三、年过六旬,做家务时要注意这4点
现在很多家庭中,老人多多少少都承担了一定的家务活动,虽然做做家务也可以锻炼到身体,但如果不注意要点也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爆发的隐患,尤其以下4点务必重视。
1、过度劳累
家务是不做不知道,一做累一跳。很多人习惯性轻视家务活的运动量,就拖地来说,长时间弓腰用力,来来回回把地搞干净,身体时刻处于专注的状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特别是老人,不注意劳逸结合,一干就是几小时,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心肺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注意保暖
近段时间温度依旧偏低,很多人习惯穿少点干活,但只要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给心脏带来损伤,血管受凉会不断收缩,血液循环可能难以顺畅,导致心脏要更用力才能促进血液输送,长此以往,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不必要的心血管疾病。
3、护好腰部、膝盖
腰椎、膝盖这些部位最容易受压力产生损伤,一旦这些部位受损,往往都是不可逆的情况,因此日常做家务一定要避免直接压迫这些位置,比如经常弯腰搬抬重物,弓腰拖地、下蹲擦拭等,做这些家务时,可以采用弓箭步,降低重心,靠下肢力量施展,爱护好腰部,日常也要避免经常跪立或者下蹲等姿势,减轻膝关节负荷。
4、做好防护措施
做饭炒菜可以说是每天必须的家务,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其实对人体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长期吸入这种烟雾,也不利于健康,严重可能增加肺癌风险。因此做饭时,建议常开油烟机,避免油烟长期停留室内,做好烹饪健康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老人适度做家务还是对身体有益的,但要注意上述要点,避免过度操劳,给身体带来不好影响。
参考资料:
[1]《男人做家务,死亡率和患癌风险降一半!爱他,就让他做家务吧!》.科普中国.2022-01-08.
[2]《家务干得少了,上网时间多了!做家务的6个隐形好处,一定要看看》 .健康时报.2024-11-02.
[3]《研究称:爱做家务的人活得长!再也没理由犯懒了》.生命时报.2017-10-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