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上半年的一天,彭德怀从某处听到,李德十分关心一件事。彭听后愤怒地预言:“李德连这种事也要管,一定会把红军葬送的。”他的预言并非一种消极态度,而是基于当前革命形势和红军最高军事指挥李德的所作所为,做出的一精准判断。
彭德怀也不希望自己的话成真,奈何就在半年后,它残酷应验了。李德到底过于关心哪件事,致使彭德怀愤怒之中,给出这样不利军心、士气的预言。
那是1934年3月,蒋介石镇压过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第19路军发动著名的福建事变后,迅速调集兵力,从东边和北边,再次向中央苏区发动猛烈进攻。
蒋介石在镇压福建事变时,兵力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遂对中央苏区采取守势,沿线构筑大量堡垒阵地,不敢向中央苏区发起进攻。可惜李德、博古无视这件事,没有选择主动出击,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无论是赋闲的毛主席,还是在前线指挥的彭德怀,都一再向中央建议出击,改变战略劣势。这一正确主张被拒绝的同时,毛主席、彭德怀还遭到李德、博古的严厉批评,称这是“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
之后,周恩来又提议出兵埋伏,侧击路过前往福建镇压的敌军。但李德、博古认为我们还处于反“围剿”状态,自顾不暇就不要去招惹麻烦了。最后,敌军从红军阵地正面侧行入福建时,红三、红五军团没有一点动作。这让路过的敌军大感意外,松了一口气。
蒋介石成功镇压福建事变后,重新调整“围剿”的兵力部署,再增加一路进攻敌军,原先的三路敌军也得到增兵支援。敌北路军有25个师又多个独立旅,敌东路军有14个师又1个旅,他们的矛头直指战略要地广昌。敌还有两路军,配合他们行动。
红军方面不是没有动作,只是失去了最佳动作的时机。见敌军正在集结行军,军委命令红一、红三和红九军团先一步对面前的敌军发起进攻。
敌占据的阵地是岩石山,又修建大量坚固的堡垒,遂选择固守不前,等待援军。我军虽有兵力优势,但面对敌人的乌龟壳一点办法都没有,按照军委命令一番硬攻后,伤亡两千余后撤退。阵地战本就不是我军的拿手好戏,而且我们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的,有如此结果也是正常。
敌东、北方向两路军一路猛攻,攻占将乐、泰宁,又构筑起一道封锁线。军委命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前往东线阻击敌军,因敌人有优势的兵力,这匆匆的阻击以失败告终。阻击不成,红三军团红四师在太阳嶂跟敌人对峙,等待军委下一步命令。
这时,中央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官李德,从后方中央驻地,来到前线进行指挥。李德生于1900年,德国人,作为德国军队的一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沙俄军队俘虏、流放西伯利亚后,参加苏联红军,最高做到骑兵师参谋长,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李德刚毕业,就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博古因不懂军事指挥,遂将红军的指挥大权交给李德。过去红军是由军委集体领导的,李德到后便独断专行,一人决定所有军事决策和指挥,不允许他人插手,并高高在上地不接受其他红军指挥员的建议。对此,博古全力支持。
李德认为,其他红军将领都不懂军事,乖乖听从自己的指挥安排就行了,不要有任何想法。作为中国人的博古也这样认为。因此,中央红军处于李德一人的绝对指挥之下。关键没有多少指战员觉得这是不对的、不正常的。从历史的视角看,这可以说是一种可悲。
李德在太阳嶂做的一件小事,就是让彭德怀愤怒至极、失望至极,做出残酷预言的根本原因。李德到太阳嶂后,命令红三军团红四师红十一团,派出一加强排带两挺重机枪,占领下一座突出部位的山头。一点不夸张,最高指挥官李德的命令就是这么详细。
该团的政委和政治处主任是同一人,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王平。红十一团受到命令后,立即作出安排。次日,团里派人给山头上的加强排送饭。送饭时,恰好遇上大雾,整座山半陷其中。送饭人员上山走了一圈,没有找到那个排。
回来报告后,从中央来的李德、王稼祥、博古三人,还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都被惊动了,急匆匆地赶到红十一团团部。他们到后,又是开会又是调查,王平还被要求详细介绍这个加强排的情况:每一名指战员的家庭出身,战斗表现,思想等等。
李德等人不断分析这个排投敌的可能性,气氛变得非常紧张。本来没太当回事的王平,也慌了。他认为这个排投敌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不然也不会派他们单独上山,上山前王平还给他们做了动员),应该是遇到了什么突发情况才是。
最后王平亲自带队,沿着这个排上山的路,实地勘察起来。他越往山顶走越慌,这个排要是出事了,李德等人肯定拿他是问。最后都到山顶了,也没看到那个排。
然后过了会,风一吹,大雾散了,旁边还有座更小的山峰。王平立马带人跑去看,加强排就在那。他们见到赶来的王平等人,顿时抱怨道:怎么不送饭,大家一天一夜没吃饭了,又担心出什么问题,没敢下山。
王平狠狠松了口气,终于敢抹去额头上的汗。他大笑起来,招呼战士们赶紧吃饭——他认为肯定能找到,所以带着饭上山。王平回团部向李德等人报告,又招待吃过一顿饭后,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时任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听说此事后,既失望又愤怒:“连一个团放个哨的事都要管。如果一切都听他李德的,葬送红军是必然的事。”彭德怀当面痛斥过李德,希望他能有所改变,差点被他杀头。李德这样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的行为,不止引起了彭德怀一人的不满,许多指挥员为了维护中央的权威和红军的团结,只是尽量不说出来而已。
遵义会议上,聂荣臻“火力全开”,对李德提出尖锐的、前所未有的批评,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倒出来。李德连每门炮的位置、各部哨兵设在哪的事都要亲自做部署,让聂荣臻恼火极了,哪有这样指挥打仗的?
李德这样的行为,就是加强版爱微操、喜欢越级指挥的蒋介石。究其根本,李德就是不信任广大的红军指战员,认为他们做不好,需要自己来细致安排和指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