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史上最长”的双11叠加以旧换新的国补政策,今年家电产品卖“疯”了。
据第三方机构星图数据监测显示,今年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双11期间,家电品类位列综合电商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等)销售额第一名,达1930亿元,占比16.3%,同比增长26.5%。其中,海尔、美的、小米、小天鹅、TCL、格力等品牌销量居前。

尽管今年双11家电整体销量刷新纪录,不少从业者仍直观感受到,今年的市场不如往年热闹。
“过去是全民狂欢,今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品牌商发布的战报看,今年发战报的明显少了。”郭梅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次战场主要在线上,凡是打通线上国补流程的品牌大多数都发布了可喜的战报,流程没跑通或者备货出问题的企业会受到冲击。
由于国补政策提前透支了市场消费力,很多消费者担心国补资金提前用尽,已在“金九银十”期间购置家电,此次双11大促的节点效应并不显著,需求不像以往那样爆发式集中。
在从事家电行业十余年的湖北经销商老庞看来,今年双11是最安静的。往年最忙时,一天到货量有7个9.6米大货车,今年只有3个,送货师傅高峰期最高一天20人,今年只有8人。
做空调品类的广东批发商婷姐所面对的情况更为艰难。由于空调销售旺季已过,其双11销量只有几十万元,是历史以来最惨淡的一年。此外,因平台满减金额门槛较高,消费者用大额单价的电器商品凑单成功后频频发起退货退款。截至11月12日中午,她的店铺已经退款了十多万。
随着双11收官,这一轮家电国补也即将收尾,众多拥有国补资格的家电厂商均提前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现在正排产明年的订单。因为有国补加持,厂商对此次双11大促的投入力度低,加上毛利率高的中高端产品热卖,经营利润相对会更好。
而那些没有获得国补资格的企业和商家,不只是面临双11期间“别人吃肉我喝汤”的困境,更需要应对未来一两年内因市场结构升级带来的行业生死大考。
不少从业者对双11之后的家电市场表示担忧,认为这一轮以旧换新叠加双11大促,势必会提前透支一部分2025年上半年有购置家电计划的用户需求。目前,多数厂商都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出货量,但市场上未必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去消纳这些出货量。如果这些货物在批发商或电商平台等手中囤积,他们为了清空库存很可能会发起价格战,届时家电市场的价格体系会更加混乱。
面对双11过后更不确定的市场,家电厂商要怎么走?有从业者呼吁以旧换新国补能够在2025年适当延续,最好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国补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