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正式发文怒怼造谣者,称自己不是才女,和赵文瑄没有关系

三秦风情研娱乐 2025-03-18 01:59:45

2025年2月27日下午,演员吴越用一条火药味十足的微博炸翻了热搜:“又来一波,没完了是吧?”配图九宫格里密密麻麻全是营销号造谣截图,从“52岁吴越与64岁赵文瑄秘密结婚”到“吴越亲笔书法价值百万”,活脱脱一部《谣言百科全书》。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是某营销号发布的“吴越赵文瑄情定今生”小作文。文中声称两人“牵手逛博物馆”“已见过家长”,甚至附上“吴越书法作品”佐证其“才女”人设。

吃瓜群众定睛一看差点笑喷:所谓的牵手照竟是两人2007年电影《夜明》的剧照,而书法作品更属于另一位同名书法家。

更离谱的是,AI生成的“吴越失恋小作文”被传得有鼻子有眼,逼得本尊怒怼:“用第一人称写?咱俩熟吗?AI这么会编咋不写自己的爱情故事?”

“包办婚姻×10000”:当辟谣变成行为艺术

面对这波来势汹汹的谣言,吴越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她不仅给每张假图打上醒目的“假”字水印,还祭出金句三连:“坚决抵制包办婚姻×10000”“此吴越非彼吴越×10000”“同名同姓无限循环”。

这种“批发式辟谣”的操作,让网友直呼过瘾:“姐姐这是把微博当打假专场了啊!”

被无辜卷入的赵文瑄也没闲着。这位64岁的老戏骨转发微博时调侃:“我俩银幕上演夫妻,银幕下倒成了养活营销号的‘流量密码’。”还顺势玩梗:“错付的祝福我们笑纳,但包办婚姻坚决抵制!”

两人的隔空互动被网友戏称“辟谣也能撒糖”,评论区秒变段子集散地:“民政局没盖章的婚姻,营销号给盖了章”“建议造谣者改行写剧本,这脑洞不拿奥斯卡可惜”。

书法乌龙背后的“跨圈撞名”

比起恋情绯闻,书法乌龙更让人哭笑不得。

自从父亲吴颐人(著名书画家)的身份曝光后,网友总爱把各类书法作品往吴越身上套。这次被疯传的“吴越墨宝”,实则是书法家吴越所作。

面对这场持续多年的“替身文学”,吴越无奈开启复读机模式:“说多遍了!此吴越非彼吴越!”她曾在采访中自嘲:“我爸的字价值连城,我的字只能算鬼画符。”

但营销号哪管这些?照样把“才女人设”焊死在她身上,逼得她不得不反复澄清。

这出荒诞剧倒让真正的书法家吴越遭遇“李逵遇李鬼”的尴尬——搜索页面全被演员吴越的新闻淹没,自己的艺术成就反被遗忘。

有网友犀利点评:“流量为王的世界里,真才子干不过假人设。”

从“凌玲”到贺芸:演技派的中年突围

很多人认识吴越是因为《我的前半生》里工于心计的凌玲,殊不知这位上海姑娘23岁就凭《北京深秋的故事》崭露头角。

1997年《和平年代》让她提名金鹰奖最佳女配,2004年话剧《恋爱的犀牛》中“明明”的炽烈,至今被剧迷奉为经典。

但真正让她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是2017年之后《扫黑风暴》《县委大院》《爱情神话》等爆款剧——52岁的她硬是用演技撕掉了“陈建斌前任”的标签。

拍摄《县委大院》时,她跟着基层公务员体验生活三个月;为演《繁花》里的金花,她专门学评弹、练沪语到凌晨。

这种“自讨苦吃”的劲头,让她把贺芸的挣扎、金花的市井气演绎得入木三分。2024年凭《180天重启计划》斩获白玉兰奖时,弹幕刷屏:“姐姐的底气从来不是婚姻给的!”

单身女性的社会凝视:谁在定义“圆满”?

吴越的遭遇折射出对单身女性的集体焦虑。总有人用“未婚”丈量她的人生价值,却选择性忽视她手握白玉兰奖、坐拥多部爆剧的成就。

营销号深谙这种心理,把“52岁未婚”和“64岁未婚”的赵文瑄强行配对,臆造出“两个孤寡老人相互取暖”的狗血剧情。

事实上,吴越早把生活过成了诗。不拍戏时,她读书、看展、陪父母,在微博分享菜市场见闻比发自拍还勤快。

被问及感情观,她笑得洒脱:“单身未必是坏事,缘分来了就接,不来就拉倒!”

而隐居乡间种竹养猫的赵文瑄,更把“仙气生活”贯彻到底——庭院里没有女主人,只有满墙书画和五只猫主子。

造谣产业链:AI、旧照与流量狂欢

这场风波撕开了娱乐圈造谣的固定套路:用AI生成小作文、把陈年剧照包装成恋爱实锤、给合作同事强行拉郎配。

某MCN机构前员工透露,养号团队专门盯着中年未婚艺人“做文章”:“吴越这类低调实力派是重点目标,既有知名度又‘安全’——流量明星的粉丝会控评,但中生代观众更爱看情感八卦。”

法律界人士指出,2024年修订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虽将造谣最高罚款提至50万元,但执行仍存难点:“很多营销号用境外服务器注册,封一个号换十个马甲。”

这也解释了为何吴越需要反复辟谣——去年她就澄清过与赵文瑄的绯闻,结果今年换个标题又来一轮。

硬核辟谣背后的行业启示

吴越的“暴击式打假”或许正在改写娱乐圈的辟谣史。早年明星多选择沉默或律师函警告,如今她这类“刚柔并济”的策略更奏效:用幽默消解恶意(“抱抱赵老师”)、用证据碾压谣言(九宫格假图)、用自嘲破解凝视(“女,未婚”的简介)。

这种“不配合”的姿态,反而收割路人好感:“比起买热搜的,我更信亲自下场撕的!”

这场闹剧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当AI能一键生成假新闻,当旧照能被PS成“恋爱证据”,作为观众的我们更需要保持理性。

毕竟,真正的“爱情神话”从不在八卦标题里,而在《夜明》里孙中山与陈粹芬的未竟之恋中,在《180天重启计划》里女性自我救赎的光辉里。

下次再看到“吴越结婚”的推送时,不妨学学正主的态度:“咱不闹心哈,继续好好看戏。”

0 阅读:0

三秦风情研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