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101坠机后,苏联趁机拿走三样重要物品,数年后终于真相大白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4-07 16:37:17

1971年9月13日,这一天让整个中国和全世界都感到非常意外和吃惊。

那天晚上差32分就到午夜时,一架名叫256的三叉戟飞机,急匆匆地从山海关机场冲上了天。到了凌晨1点50分,这架256号三叉戟已经飞到了中国和蒙古的上空,接着它猛地加快了速度,一闪就掠过了两国的边界线。

差不多半个小时过去后,黑漆漆的夜空里头,一道耀眼的火光猛地撕开夜色,把周围的黑暗都给照亮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在安静的夜里传得老远,256号三叉戟飞机掉进了蒙古的温都尔汗那块地方。飞机的碎片和火花在空中乱飞,最后都变成了一堆破烂,慢慢消失在了夜色里头。

调查结果显示,出事的飞机是林彪的私人飞机,上面坐的9个人全都没了,林彪元帅、他夫人、空军的一个副部长叫林立果的,还有办公室主任叶群,全都在上面。

这就是让整个中国和全世界都大吃一惊的“九一三”大事。

这件事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带来了长久的震动。林彪,他是中共中央的副主席,位置仅在毛主席之下,被视为党的未来领导者,是主席身边的重要伙伴。大家普遍认为他对毛主席无比忠心,和主席关系极其紧密。可谁能想到,他突然就变了卦。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矛盾激化与《571工程纪要》】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中央和军委连着开了三个特别重要的会。头一个是华北地区的会议,接着是军委的一个讨论会,最后一个就是中央的办公会,这最后一次大会主要讲的是“批评陈伯达,整顿作风”。就是这三个会,让林彪的政治想法慢慢地起了变化。

开会那会儿,林彪心里头门儿清,自己处境不妙,也晓得“批判老陈”那事儿,实际上就是冲着他来的。你看他手下的人,被毛主席逼着写了两次反省材料,这才算是勉强过关。还有军委那边,对“黄叶”那俩人的处理,严得不得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能瞧出军委和毛主席的态度有多坚决。

虽然毛主席没明着说林彪,但明显对他很不爽。林彪呢,也瞧出了江青那帮人的真面目,这让他更加觉得,自己作为“接班人”的位置是越来越不稳了。

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好长一段时间,林彪看起来心情都不好,身体也大不如前,整天都苦着脸,一点笑容都没有。

毛主席原本希望林彪能在“批陈整风”的会上说点什么,最好是能自我反省一下,担点责任。但林彪这人太倔,愣是一次也没露面,更别提开口讲话了。

他一直觉得,不管是自己担任国家副主席那会儿,还是对江青他们那些人不满的事情,他都觉得自己做得没错,没必要去反省。要是真去反省了,说不定还会被人揪住小错不放,对自己没好处。

他深信毛主席其实是在拿他和军委办公组开刀,重点不在于批评,而是想换个接班人。所以,他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林彪和林立果这些人,心里始终憋着股气,他们打定主意,不再靠别人的政治力量,要自己独立行动了。

林立果很快就动手了,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起草了一个关于武装夺权的计划,名叫《571工程纪要》。

经过好长时间的认真筹划,林立果手里已经攒下了一些能用来搞政变的人马。

林立果刚进军营,加入空军那会儿,就琢磨着拉拢些投降过来的人,想自己搞个小圈子。有了林彪给他撑腰,他在空军里那可是风光无限,总有人拍他马屁。最关键的是,林彪给了他“两个一切”的大权,没多久,他在空军里的地位和势力就噌噌往上涨。

林立果搞了个政变方案,然后在1971年3月底,他又跑到上海,召集了一帮同伙开了次关键会议。这次聚会的都是参与这个秘密计划的人。

在会议上,林立果讲道:“现在咱们面对的是接班位置的争夺,两边都在暗暗攒劲儿。照眼下的形势看,咱们得沉得住气,别怕事,不能傻等着让人家打,得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提防着对方冷不丁来一下子。”

开了一宿的会,主要就是商量计划里咋分工和打仗的安排。到头来,林彪拍板说:“上海那边王政委领头,杭州归陈政委管,南京则是周副司令带队。林立果呢,他是总指挥,有啥不决断的事儿找他就行。”

【阴谋破产】

在“批陈整风”那个汇报会的时候,林彪他们那一帮人,差点就动手搞了个叫“571”的计划。开会前头,林彪和叶群在北戴河那边,心里头直嘀咕,压根儿摸不清毛主席心里到底打的啥算盘,整个氛围紧绷得要命。

1971年4月13号那天,叶群给吴法宪打了个电话,跟他摊了牌,还带着点吓唬的意思:“林彪让我告诉你,他到死都愿意跟你们绑一块。你在大会上要是敢把林彪给卖了,我知道你不敢,但万一你嘴不严,把我扯出来了,那也是有可能的……你得明白,我跟林彪那是穿一条裤子的。”

最后,叶群反复交代了好几遍,我们这几个要在会上被批斗的人,才按照他的说法,把要说的话对上了口径。

可为啥叶群没动手搞那个“571”计划呢?后来查了些资料,看起来好像是因为那时候的情况没那么紧张了。

会议审问时碰到的问题,后来没继续深挖。在“批陈整风”的汇报会上,毛主席没采取啥激烈的手段,也没直接提到林彪的名字。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要见那些外国来的客人和记者,这时候林彪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但毛主席坚持要他露个面,林彪没办法,只好去了。可没想到的是,见面会才进行到一半,林彪就一脸不高兴地走了。

这个关键事情透露了几个信息:第一,那时候林彪的心情糟糕透了,就连陪外国客人这么重要的事儿,他都直接给忽略了。这不仅让来访的外国人觉得特别没面子,更是对毛主席大大的不尊重。

另外,那时候的林彪看起来像是被某种病给缠上了,这让他的心情变得特别糟糕——他缺少的就是那份冷静的感情和思考能力。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给林彪以后做错决定,最后身败名裂,悄悄埋下了不好的种子。

在南巡的路上,毛主席跟林彪聊了几回,这些话可把林彪给惊到了,让他心里的恐慌和顾虑更重了。

毛主席心里有数,从庐山会议上的变故,他瞧出了林彪那家伙的野心勃勃。会议结束后,他又从一些小事儿里发现,林彪他们压根儿没认错,也没吸取教训。主席明白,林彪的势力和能量可不小,得好好对付。于是,他决定亲自下场,到基层去开展工作。

毛主席单独找了几个人聊了聊,可这对林彪和叶群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虽然他们心里有点底,但真真切切地摸透了毛主席的心思后,还是让他们吓得不行,心里慌得很。他俩明白,剩下的时间可不多了。

毛主席那次往南走,正好是林彪那帮人想要动手的时候。原本他们打算的是,毛主席会在上海、杭州这些地方多呆几天,但没想到毛主席突然改了主意,把林立果的全部计划都给搅乱了。

事后回想起来,林立果的那个计划,还有他想实施的那个条件,说白了就是空谈一场。想要暗杀毛主席那样的大人物,身边又有那么多保镖,不管是从心理上讲,还是从技术手段来看,都有一大堆解决不了的大麻烦,根本没法动手。

比如说,要是想在跟毛主席见面的时候动手,那该怎么避开那一圈圈的警卫,把事情办成呢?还有啊,听说打算亲自去刺杀毛主席的,还是军委里头的高官,他们咋就敢豁出去性命,给林立果办事呢?

比如说炸掉铁路大桥这事儿,那可得有十分确切的消息,还得有特别厉害的爆破手艺,得能靠近大桥,还得有一定数量的人马,这些条件咋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都满足呢?还有啊,要是想研究改装飞机,搞那种电脑控制的远程爆炸,或者研究汽油啥时候能点着爆炸,那都是科研上的大事儿,哪能在几天之内就搞定啊?

林立果为了加害毛主席,简直疯了,他像个慌不择路的家伙,到处乱窜想找办法,结果啥也没干成,到处吃亏。

【仓皇逃窜,命丧他国】

在林彪一伙搞的军事夺权、暗杀还有逃跑那一套里,林彪这家伙肯定是拍板的那个人。不过话说回来,他每次做决定,估计都挺纠结的,没那么简单。

1971年9月13号晚上,林彪那帮人打算开溜。有知道内情的人说,他们要走那会儿,氛围紧张得吓人。

大概晚上快11点的时候,叶群和林立果等人一块儿赶到了林彪家里。他们一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翻公文,还一个劲儿地喊人,在走廊里跑来跑去,简直跟疯了一样。

后来的查证显示,林彪是慌慌张张逃走的,这个最后的决定,肯定也是临时拍脑袋想出来的,不然他们也不至于吓成那副模样。

这也表明,林立果和叶群那点儿本事和脾气,压根儿就支撑不起他们干出这种大事儿。他俩看着挺强硬,其实内心空虚得很,一遇到这种大场面就乱了阵脚。根本没有那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一碰到紧急情况,就完全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林彪全都仰仗着他们,局势的动向由他们来摸清,形势的好坏由他们来评估,所有的事务都交由他们来处理。这和当年在战场上指挥众多兵马、威风凛凛的林彪相比,简直就像是两个人。

这么说吧,林彪最后啥也没捞到,输得一塌糊涂,其实也不难理解。

不过,林彪在逃跑前心里肯定挺纠结的,做了不少思想斗争,最后才下的决定,这个过程肯定不简单。这里面,叶群和林立果的作用可大了,不能小看。他们俩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林彪的想法给带跑了。但到了关键时刻,比如说是往南跑还是往北去找苏联,林彪还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敢轻易做决定。

最后,他决定前往苏联,但这可不是小事一桩,毕竟他是要去做苏联的国家接班人。在关乎个人名誉和地位的大事上,他可能会犹豫不定,迟迟做不了决定,心里七上八下的,甚至想法还会变来变去,这都是很正常的。

有消息人士说,林彪的车驶离别墅后,突然间有点动摇,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还想让司机停车。但叶群和林立果劝住了他,没让他改变主意。

听说那时候,有人试着把这事儿往上头说了,结果却被专案组的人给训了一顿。后来,因为压力大,他在后续汇报里就绕开了这个话题。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估摸着得等更多直接证据出来才能知道了。不过,就算查清楚了,也改变不了最后逃跑的事实和它的严重性。

不过,林彪能坐上三叉戟飞机成功逃跑,也算是他们走运了。

那时候,周总理给山海关机场的飞机下了个命令,不让它们起飞。所以他们的飞机啊,在有人想拦、有人想追的情况下,居然就这么碰巧逃掉了。

飞机在激烈的枪声轰鸣中猛然冲出跑道,引擎的轰鸣慢慢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这时候,林彪他们肯定觉得像是从鬼门关逃了出来,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可是希望对他们来说,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就没了,他们终究没能躲过命运的捉弄。结果就是,256号三叉戟飞机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在13号凌晨,蒙古的温都尔汗那里,飞机坠毁了。飞机上的林彪和其他8名乘客,全都没能幸免。

林彪最后两小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慌乱又刺激,还夹带着一丝侥幸和离奇,这事儿后来让大家伙儿猜来猜去,议论纷纷。

【坠机事件引起波澜】

9月14号一早,蒙古的副外长赶紧约见了咱们的外交大使,讲了飞机失事的事儿:一架喷气式飞机撞了,现场看了后,确定那是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飞机,机上总共有9个人,还有个女的,全都没了。

接下来,蒙古的副外交部长就中国军用飞机飞到蒙古领空里头这事儿,提出了不满,还盼着中国政府能正经说说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

这次事儿让中蒙关系又碰到了难题和挑战,中蒙两边就为了那架飞机是不是军用的、为啥会掉下来,还有入境是谁的责任这些问题,来来回回谈了五回。目的就是想商量出一份咱俩都能签字的协议。

那时候,讨论里冒出的一大堆问题让人搞不清到底咋回事。两边的人都想着护着自己的利益,所以各有各的看法,争执不下。好几次,这争论还变得特别激烈。

事后回想起来,蒙古那边通过观察各种线索,心里头已经大概有了数,飞机上坐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可能还隐约猜到是林彪呢。

不过,9月15号那天,咱们中国使馆的人还没到飞机掉下来那地方呢,苏联那边的人就先到了。他们动作挺快,一到就把那三叉戟飞机的关键发动机给卸下来了,而且把飞机上的“黑匣子”和重要文件都给拿走了。

他们请来的专家是搭乘苏联的直升机赶到事情发生的地方。另外,为了让苏联的专家团队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来做初步调查和搜集证据,蒙古方面特意把中国使馆人员去现场查看的时间推迟了一天。

这事一闹,情况就更棘手了,想查清真相也难上加难。国际上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到处都是各种猜想和流言,这样一来二去,中苏关系不知不觉就变得更加紧张了。

1993年的时候,澳大利亚有个叫彼得·汉纳姆的记者,得到了机会去采访那些早年参与前苏联进行的一次尸检的人员。这一采访让他惊讶地发现,在那之前的22年里,全世界竟然只有四个人知道这事儿背后的真相。

这事儿的真实情况究竟咋回事儿?1972年5月19号,咱们国家的专家团队正式说了:那架飞机是有人操控着试图在野外紧急降落,但没能成功,结果就摔了下来,烧成了灰。

但话说回来,这些结论都是咱们中国专家团队看了飞机坠落现场留下的线索,还有飞机飞行时的那些数据后猜出来的。就算他们说得挺靠谱,大家心里还是犯嘀咕,毕竟没有那个关键的“黑匣子”来帮忙证实。

后来,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分校,通过别的办法拿到了那个“黑匣子”。他们听了里面的录音,才算是对事发前的情形有了点了解。

在一片喧闹里,林立果突然高声问为啥飞机要拐弯,随后就是飞机被逼降落时的嚷嚷声,还有最后砰的一声巨响,飞机坠地了。

很明显,中国专家当时猜测飞机是因为迫降不成而坠落,这并非毫无根据。

同时,很明显苏联那边把飞机上的“黑匣子”和发动机给带走了,这俩东西最能说明飞机为啥会坠毁。他们这么做,就是想让中国这边查不出真相,把坠机的真正原因给搅乱了,好让大家伙儿的视线和注意力都变得模糊不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