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当村官谁发家?农村的“富干部”现象到底咋回事?

可艾社会趣事 2025-04-15 01:01:43

最近,发现一个怪现象:村里谁当了干部,谁家日子就明显红火起来。有的村支书开上了宝马,有的在城里买了楼房,逢年过节发的福利也比普通村民多。农民嘴上不说,心里却直犯嘀咕:都是一个村的,凭啥他们能富得这么快?这里头到底有没有猫腻?

一、有人凭本事挣钱,也有人靠权力捞钱

在城郊的柳树村,村支书老张的故事让不少人服气。他上任前在城里做建材生意,家底本就厚实。当上支书后,他带着村民把荒废的宅基地改造成六层住宅楼,让280户村民住进了带暖气的新房,多出来的房子卖了给集体挣了800多万。村里盖起三层办公楼,过年每户分200斤大米、10斤猪肉,村民都说“张书记有能耐”。

可老张也有私心。他把村里风景最好的南山头圈成自家度假村,建了钓鱼池、农家乐,周末城里人来消费得排队。村民想上山采蘑菇却被拦着,气得联名告状,最后老张被撤了职。村里会计老李摇头:“能带大伙挣钱是本事,可占了集体的山水发财,这事不地道。”

离这不远的王家村,村主任老王的故事就是另一个版本。他原先是开出租的,家里穷得儿子30岁还娶不上媳妇。2019年村里拆迁征地,他当上主任后突然阔了——儿子结婚在市里摆了80桌酒席,自家买了130平米的电梯房。后来查账才发现,他虚报23亩集体果园,多吞了48万补偿款,现在还在牢里蹲着。

二、村干部的“致富经”有门道

和村民聊多了就发现,村干部发家确实有特殊门路:

信息差赚差价

征地公告、扶贫项目这些消息,村干部比村民早三个月知道。城西的马家沟村,支书提前租下20亩荒地,等高速公路征地时,转手净赚12万补偿款。

人脉换资源

镇上开超市的刘老板说透:“想承包村小学翻修工程,不给主任送两条中华烟,连报价单都递不进去。”有些村官把亲戚安排进村办工厂当主管,月工资比普通工人高2000块。

政策空子钻得巧

李家窑村村委把集体林地改成“农业观光园”,实际在里头藏了8间麻将房。上面来检查就说搞乡村旅游,一年净赚40多万,账本上却写着“林地维护支出”。

不过也有靠真本事致富的。河湾村支书赵大姐带着村民种有机蔬菜,自己开了抖音账号直播带货。去年光白菜就卖了50万斤,村民户均增收1.2万,她自家合作社也赚了30多万。村民都说:“赵书记挣钱,我们心服口服。”

三、堵住歪路,敞开正门

要破解“当官就发财”的怪圈,光靠抓人治标不治本。几个实在办法值得试试:

村务晒在太阳下

每月15号在村口贴出收支明细,征地补偿款精确到户。河北邢台有个村搞了微信查账系统,村民随时能看集体账户余额,三年再没闹过经济纠纷。

给能人发奖金

浙江部分村子实行“增收分成制”,村干部帮集体挣10万,可以合法提成5%。南湖村主任带村民搞电商,两年给集体创收200万,自己拿了10万奖金,村民都说“该拿”。

切断捞钱黑手

严查三件事:土地流转合同必须按手印、扶贫物资发放要拍视频、工程招标全程录像。山东去年查出47个村官在危房改造中吃回扣,现在全换成了第三方监理公司验收。

走在乡间路上,老农张大爷的话实在:“咱不眼红干部挣钱,就怕他们挣了黑心钱。能把村子带富的干部,开宝马住楼房我们敲锣打鼓送锦旗!”这话说到了根子上——村干部的富,得和村民的富绑在一起,才是真本事,真公平。

0 阅读:3

可艾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