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菜
果果
小媛的父母星期六一大早就从老家赶来了,他们是坐头天晚上的火车,一整夜才到。
来看外孙,正好周末大家都在。跟其他的父母一样,小媛的父母也是大包小裹,带了不少家里的土特产,小米,土鸡蛋什么的。
离家很远,难得来一趟,本来小媛跟丈夫想着带老两口出去吃饭,顺便逛一逛景点;可是他们坚持在家里吃饭,说是不想浪费钱。
也是,农民挣钱不容易,花钱更难。就算是子女的钱,花起来心里也不得劲儿。得了,那就在家吃饭好了。
小媛带着孩子在客厅跟父母聊天,丈夫大庆进了厨房,忙活了大半天,陆陆续续端上了六个菜。有凉菜有热菜,有荤菜有素菜,按说应该是一顿美味的午餐;结果,小媛的母亲板着脸,很不高兴,说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吃六个菜太浪费了。
她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是挂在脸上,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小媛跟丈夫对视了一眼,本来不想说什么,可是老太太一直唠叨,小媛就说了一句,他们四个人平常也都是四个菜。
这话一出口可算是捅了马蜂窝,老太太索性放下了筷子,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大概意思就是挣钱不容易,要学会过日子,吃饭吃饱就行,哪那么多讲究。
晚上老太太亲自下厨,只做了两个菜。尽管量不小,两大盘,可吃到最后也是勉强够吃。她很满意,觉得自己这样才能勤俭持家。
第二天,大庆也不敢做六个菜了,连四个菜都不敢做,在丈母娘的指导下,只做了两个菜,当然分量还是不小,六个人勉强够吃。
别别扭扭过了好几天,老两口终于走了,大庆跟小媛也松了一口气。要是放到以前,光是吃饭做菜这事儿两个人可能就会跟父母吵起来;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有了两个孩子以后,小媛也渐渐理解了父母。
他们一辈子就是靠着种地为生,深知挣钱的不容易。要说以前在农村生活,种小麦,种玉米什么的,面粉,麦仁,面条,玉米面,窝窝头什么的都不愁吃,馒头自己蒸,就是油也不麻烦,自己种花生,种芝麻,可以磨成花生油,芝麻油;家里有菜园,茄子、辣椒、白菜、黄瓜、豆角什么的,自己种就行了,基本花不到什么钱。
现在城里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住在楼房里,没有地方种菜,也没有地方养家禽,什么东西都靠着买,就是喝一瓶水,最少也得一块五。可以说,处处都需要花钱。两个孩子,以后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小媛能理解父母的做法。
只是,六个人——即便是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吃两个菜也太少了,而且营养也不够。用父母的话说,他们两个人在老家,吃饭只炒一个菜,有时候甚至只吃咸菜,或者是大葱蘸酱,能吃饱就行。
父母的观念也就那样了,很难改变,尤其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如女儿,日子过得还很紧巴,也能理解。小媛生完闷气也就想明白了,不过,以后他们一家四口吃饭还是四个菜,毕竟时代不同了,吃饭也要讲究营养搭配,孩子们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对父母的行为,理解但是不学习,不继承,尊重就好。想明白之后,小媛也就释然了,大庆也释然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