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长城抗战经过

山雁说过去 2025-02-21 17:03:12

张振耀 殷华生/文

1933年春,日军的魔爪又仲到我热河南部,鹰视我华北。我东北各路抗日义勇军经过多次抵抗,亦暂时转战到热、察两省长城内外。这时局部的抗日阵线已经形成。宋哲元率领二十九军已挺进到喜峰口、马兰峪一线布防抗敌,中央军黄杰第二师和关麟微二十五师开到古北口附近。还有四十一军孙殿英部、四十二师冯钦哉等部亦在古北口以东长城各口进行布防。同时,傅作义奉令率领三十五军,由绥远推进到察哈尔地区,准备迎歼来犯之敌,并令六十八师李服膺部在柴沟堡一带布防接应。

开到察省构筑工事

当时的三十五军以五十九军的番号对外,按编制辖两个师即七十二师和七十三师。因七十二李生达师均驻防山西,归阎锡山直接指挥,傅作义率部由绥远出师直接指挥的仅七十三师一个师。师辖三个旅,共六个团,即二一〇叶启杰旅,辖四一九张成义团与四二〇薄鑫团;二一一金中和旅,辖四二一孙兰峰团与四二二马逢辰团;二一八曾延毅旅,辖四三五苏开元团与四三六董其武团,师另附山西炮兵第二十一团一个团。

二一八旅先开赴察北多伦、宝昌、沽源一带,防敌由赤峰方向西犯。其余两个旅先开到张家口、宣化地区,继则开到张家口北的坝上,沿神威台口的边墙一线,利用原有的石筑边墙构筑防御工事。时届春初的塞外,依然白雪皑皑,大地冰冻如铁。战士们不顾凛冽的北风和飞沙卷雪,和民工并肩扫除积雪,向大地开战。锤钎之声,日夜叮当,锹镐挥舞未曾暂停。有的同志手胼足裂,都毫不顾及,军民同心协力,为了一个抗日救国的共同目的,历时三个多月,以构筑强固的防御工事。傅作义冒着风雪多次来到工地视察,并给官兵讲话,鼓励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做好坚固的工事,消灭来犯之敌,并说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等等。我军士气大振,斗志昂扬。

开赴河北布防备战

1933年5月上旬,古北口方面军情告急,傅作义奉令率部由察省车运到河北南口、昌平地区待命。由于部队行动迅速,提前集结完毕,曾得北平行营和友军的好评,接着又开赴军都山左翼、怀柔以西地区占领阵地。部署大概情况是:二一〇旅在左翼,该旅又以薄团为主阵地,团的第一营占领齐家东庄以西高地;第二营阵地左接一营,右接沙河漕山口。二营之第五连为前进阵地,在怀柔县城以西高地占领阵地;第三营为预备队,在团指挥所所在的白河村。二一八旅在右翼,以四三六董团占领百户北面的石厂子高地,四三五苏团在封山口台上村北之山上占领阵地,扼守京古公路。二—一旅在平义坟西至半壁店间,为二道防线。

各部队就阵地之后,积极构筑工事,战士们日夜挥汗,挖战壕,搭掩体,设障碍,断通路,清扫射界,联络交通。当时前方大批友军均已撤离密云石匣地区,怀柔以东已无友军活动。

5月中旬以来,我军武装便衣队与敌小股汉奸在密云、卸甲山一带时有接触。我战斗小组,亦在怀柔以东一带日夜巡逻。公路两侧各村村民大部逃往山区。敌机不断在我阵地上空侦察、扫射、轰炸,我军亦密切注视,并严阵以待。

激战终日大挫敌锋

5月21日天亮,敌人果然大举来犯。按当时日军侵华各战场惯用的战法,是首先用飞机反复扫射、轰炸,接着用炮兵集中火力轰击,最后利用坦克掩护步兵,蜂拥而上攻击阵地,攻击不下,再以炮击,这次战法亦不例外。敌人飞机和炮兵向我阵地轰击的同时,先集中火力,向我前进阵攻击。我四二〇团三连田雨连长率部英勇抵抗,待敌进入我射界以内,再以猛烈的火力,给予痛击。在敌被阻而暂停止时,该部即跃出战壕,运用三十五军特长——短距离战斗,飞刺刀,歼灭来敌,迫使敌进而复退达四五次。五连坚持了三个多小时,虽然伤亡近半,仍在坚持战斗。最后完成了前进阵地阻敌任务,才撤回二营指挥所所在地辛村。

约9时许,敌向我四二〇和四三六两团主阵地同时扑来,四二〇团一营的主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山坡设有层层障碍物并埋有地雷,不但敌坦克接近不易,步兵攀登亦很困难。顿时,敌群炮向我阵地齐轰,弹片横飞,烟尘弥漫,我阵地被烟幕笼罩大半,展望极为不利。半小时后,敌之炮兵射程向我后方伸延,狡猾的日本鬼子趁机向我阵地扑来。我阵前监视兵早已发现,立即用信号报告。我严阵以待的战士迅速进人战壕,步机枪共鸣,手掷弹齐飞,一时压倒敌人之火力。敌无奈,只得爬滚而退,但凭其炮火掩护,一波将下,一波又来,反复用波浪式冲锋,亦够顽强。我军接二连三地猛烈还击,毫不示弱,阵地得以稳固。二营阵地亦以火力侧射支援我一营阵地。只见坡下敌遗死尸横七竖八,如散群之羊,落汤之鸡。

二营阵地,在河漕间(我当时任第二营七连第一排排长,适担任守河漕口阵地),前方虽较平坦,敌之坦克车容易进犯、而两翼山头均为我军控制,所以敌未敢前来送命。一个上午的激战中,我一连魏振海连长和三连排长赵某等官兵200余人相继牺牲。

我右翼四三六董团阵地为一伸向右方的孤山,山下地形平坦,为京古公路经过之地,敌之坦克易于驶进。自晨至午,遥望亦是烟雾冲天,炸声震地。敌人步炮联合,连冲几次。我官兵奋勇抗击,阵地依然稳如泰山。午后3时,敌人攻势大挫。我军亦伤亡三百余人,稍事休息,整修工事,调整人员,重新部署,以备再战。这时前方各阵地上枪炮声沉寂下来,但我军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午后4时许,我四二〇团指挥所所在的白河村以北山头上,枪声大作,我团预备队与山上冲下之敌发生了激战。原因是敌攻我前方阵地,久攻不下,便派一小股绕四渡河向我后方抄袭,使我后方指挥机构大为不利。

当二营奉令向右方四一九团阵地靠拢,在越过河漕时,敌炮延伸追击射击。只见满河漕中,烟柱突起似林,炸声响彻山谷,我军冒险穿过,只有轻微伤亡。部队先拟赴茶坞村集合,后改去平义坟集合。在村外,遇叶启杰旅长率四二二团前来增援,惜因对前方情况不了解,未能收复阵地。天已傍晚,大部队即向半壁店方向撤退。

5月22日,《何梅协定》在天津漓沾签字,华北局势在忍辱含垢的情况下,暂时安定下来,北平得以暂时未受战火。

班师回绥 处理善后

战争大体结束,三十五军驻昌平地区,因交通关系,迟迟不能西行。冯玉祥率鲍刚、吉鸿昌、张仁杰等占据张家口,组织中国人民抗日同盟军,声势浩大。刘世明与庞炳勋两个师,在宣化对峙,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傅作义为使部队早返绥远,曾一度派人赴镇边城、来源、蔚县、阳原一带侦察路线,准备绕开张家口西行,后经再三交涉,最后仍由平绥路车运回绥。

傅作义平时对战士的生活极为关怀,这次对伤亡者更是念念不忘。他首先派人携带物品赴各医院对养伤人员进行亲切慰问,接着派人赴战场收殓阵亡者遗体,在北平购买棺木数百具,装殓运回绥远。那天上午,归绥车站拥满了接灵人群,傅作义同人们一样,臂带黑纱、胸佩素花,和遗族烈属仁立在前列静候。运灵列车在哀乐声中徐徐进站,同志们有的以巾沾泪,有的低声哽咽,默念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亲人。车停后,举行了简单仪式,即分别将灵棺运到陵园。

我军在大青山南麓归绥北郊公主府前建立了烈士陵园,安葬了烈士遗体,并建祠陈列烈士相片,书明姓名、年龄、籍贯以及英勇事迹,借此以作长远悼念。祠前悬有“浩气常存”的金字匾额和各方送来的挽词。祠前高竖“长城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正面的汉白玉石上刻有胡适代撰的碑文。在开追悼会时,北平各报有在头版刊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云欣来罩陵寝”的报导。这座陵园和碑祠,近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拨款修缮,供人凭吊。(1984年5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