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行平双 2025-04-28 20:56:41

这个世界上最尴尬的事儿之一,就是“拉屎”居然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你以为朋友圈全是晒娃晒美食?其实每个人心里对自己的那点“屎事儿”,都在偷偷较劲。

说来你可能不信,有研究真较真地盯上了“便便”这点小事,还真挖出了点门道。

寿命长的人,竟然在“拉屎”这件事上,和普通人有点不太一样。有没有一种“细节决定成败”的劲头扑面而来?

先别笑,先别急着关掉页面。大便这东西,虽然人人都有,却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聊。可它,活脱脱地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或者说,是健康的晴雨表。

讲真,有多少人是被便秘折磨到怀疑人生?又有多少人拉得太频繁,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肠癌?生活圈里总有亲戚朋友互相比“你一天几次?我一天一次,稳!”“我三天才一次,省时省力!”结果还挺自豪,这事儿真是奇葩又真实。

人一天排便几次才算“长寿款”?别急,先来个悬念。

说个冷知识,历史上有不少名人非常重视“排便”,像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有“晨起排便,百事顺意”的习惯。古人讲“食不过量,起居有常,便通则寿”,民间还有“早起一泡尿,晚上一泡屎,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是不是听着就接地气?

现代医学也没闲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联合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平均每天排便1次左右,90%的人属于1~2天1次。而那一小撮“每天3次以上”或者“三天一次都难”的,反而在慢性病、肠道癌变、心血管疾病里,出镜率高得让人怀疑人生。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踏踏实实的调查结论。

但别误会,不是次数越多越健康。你要是一天五六次、每次都稀里哗啦,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都可能来找你。三天一次还拉得干硬如石头,那大概率肠道已经在偷偷报警了。这里头的平衡感,简直像人生一样微妙。

最理想的频率,医学界公认是“每天1次,形状成型,排便顺畅”。这种人,肠道菌群多样,消化吸收好,肠壁运动有力,毒素不易潴留。

再来点儿开脑洞的:世界地域和饮食习惯也深刻影响了“排便习惯”。

南方人吃青菜多,北方人主食偏硬,南北肠道差异大得很。广东老人“早茶一杯,便便一回”,早饭后肠道一通蠕动,舒舒服服。新疆、内蒙古一带,肉食多、膳食纤维少,便秘比例高。

国外也有意思,日本人讲究饮食清淡,平均排便次数比欧美高一截,肠癌发病率反而低。地球另一头的美国,快餐高脂肪高热量,肠道普遍“懒癌”,便秘率高达30%。这都是数据说话,谁都骗不了。

从肠道镜头里看,长期便秘的人,肠壁黏膜常年“熏陶”在宿便毒素里,慢慢会有息肉、炎症,甚至癌变的风险。反过来,肠道“过山车”似的拉稀,也会让营养吸收大打折扣,抵抗力下滑,贫血、乏力、甚至脱水都易上身。肠道健康,直接决定着寿命的长度,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有患者曾经拍着桌子问:“我年轻时候一天三次,现在三天一次,是不是老了肠子都不灵光了?”

其实不止你疑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外卖、熬夜、久坐,肠道蠕动都慢了,能坚持一天一次的,已经算自律达人。长寿老人里,普遍有个共同点: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能按时排便。别不信,浙江义乌有个百岁奶奶,每天五点半起床,喝点温水,六点就能蹲坑,几十年如一日,肠道通畅,气色红润。

便便的“模样”也有讲究。

理想的便便,外形像根“香蕉”,软硬适中,颜色偏黄棕色,味道不刺鼻,几分钟解决战斗。那种黑黢黢、干巴巴、臭气熏天的,都是肠道发出的警告。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钢铁侠”,能硬熬便秘,殊不知这都是慢性自杀。肠道堵着,毒素吸收循环,时间久了,皮肤差、口臭、精神萎靡、免疫力低下,通通找上门。

还有人问:“我一天两次,是不是太勤快?”

只要每次都成型,没腹痛腹泻,也不算异常。关键是规律、舒适,不是次数的绝对值。别拿别人的标准套自己。你一天两次,他一天一次,健康都没问题。问题是,突然的改变才要警惕。比如你原来一天一次,最近频繁腹泻或便秘,突然便血、黑便,立刻就得去医院查查,别犹豫。

说点更有意思的:便便频率其实跟情绪密切相关。

压力大、焦虑、熬夜,肠道蠕动会变慢或变快。要是你刚升职加薪,天天焦头烂额,大概率便秘要来报到。假期一身轻松,肠道也跟着顺畅。有网友调侃,“最怕早上赶地铁还要拉屎,人生大考”。这绝对不是笑话,肠道就是这么“任性”。

肠道其实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都藏在肠道里。肠道通畅,人体抵抗力才强;肠道堵塞,百病丛生。说白了,肠道通则百脉顺,便便顺则寿命长。很多慢病、肿瘤,都是肠道健康拉响的红灯。你还敢忽视这点小事?

顺便带个历史的梗,古罗马名医盖伦曾说,“人之寿命,在于肠道是否通畅”。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放到今天,结合现代肠道菌群和肠道-脑轴理论,真有点道理。肠道菌群平衡,炎症少,免疫力高,癌变风险低。菌群紊乱,肠漏、慢炎、结直肠癌风险飙升。你还敢不重视?

有些朋友爱拿泻药当“神器”,希望靠药物来解决便秘。可惜,长期用药会让肠道越来越懒,最后连“自助”都做不到。

健康长寿,从来不是靠“捷径”实现的。饮食均衡、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心情愉快,才是肠道通畅的秘诀。别再信什么“排毒茶”“清肠粉”了,那些玩意儿除了让你多跑厕所,根本改变不了肠道生态。

也别小看“喝水”这件事。每天1.5升到2升的水,是肠道最好的润滑剂。很多人一整天不喝水,最后肠道干得像沙漠,怪不得便便又干又硬。别把健康寄托在保健品上,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才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顺带提一句,运动能让肠道更有动力。哪怕每天快步走30分钟,肠道都会感激你。久坐不动,肠子跟着“冬眠”,你想让它自觉工作,简直难如登天。长期便秘的人,试试每天多活动下,真的有奇效。

看到这里,别只顾着笑,赶紧回头想想自己一天几次便便,拉得畅不畅、顺不顺。别把“便便”当成小事,它,真的是你的健康晴雨表。每天定时、形状漂亮的便便,是身体给你的最高礼遇。别等到肠道出问题才后悔莫及。

总结一下,每天规律便便、形状成型、排便舒适的人,肠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也不是三天才一次就没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让肠道做自己的“时钟”,健康自然会长久陪伴。

别把“便便”这点小事看轻了。你认真对待它,它就会给你一个长寿的惊喜。谁说健康一定要靠大补药?身体每天的细节,才是决定寿命的关键。你今天通畅了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万荣,陈志峰,赵立新,等.中国成年人肠道健康状况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8):496-502.

[2]邱娟娟,刘美华.慢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569-2573.

[3]郭睿,刘伟,陈旭,等.饮食与肠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5):460-463.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