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化身中年女子,用一首诗回忆了她的蹉跎人生,感动世间无数人

晴羽微蓝谈文化 2025-03-26 05:36:40

这首诗名叫《长干行》,“长干”指江苏一带。“行”,点明这是一首“歌行体”古体诗。“歌行体”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于初唐正式确立。

杜甫有《兵车行》,白居易有《琵琶行》。有的古体诗也以“歌”命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

当然,还有用“吟”取名的,比如韦庄的《秦妇吟》,是唐代最长的歌行体古诗。今天要分享的是李白这首《长干行》,他化身一位中年女子,娓娓道出了她的爱情,平淡而隽永,句短却情长。

01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那年,女孩的额头有了刘海。从黄发垂髫到秀发覆额,十二岁来得过于匆忙。雨后初晴,家门前的蔷薇花朵朵精神,女孩怕它们一朝无花空折枝,便摘下一朵,拿在手上搓揉拂捋,爱不释目。

男孩骑着一根竹子就过来了,竹子一端挂了件布艺马头,用铁丝固定。鞋子摩擦地面发出沙沙的响声,马头也跟着摇摆不定,像是要掉下来。

女孩觉得男孩今天很滑稽。她扔出一颗青梅,正好砸中竹竿,男孩就过来追她。二人绕着井栏追逐嬉戏。玩累了,就吃一口青梅,酸得呲牙咧嘴。

02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两家高堂嘴角上扬,意味深长,私下里推杯换盏,定下亲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四岁的少女还没有心理准备,就匆匆忙忙嫁给了男孩。

新婚燕尔,良辰千金。红纱帐下,男孩叫她转过来,她就是不转。她还在想豆蔻梢头的那抹绿韵、蔷薇花瓣的那身粉红,甚至是昨夜的诗句读到了哪里。

想象中的青春应该美好而漫长,谁知今夜就做了新娘。那个顽皮的男孩,和“公子如玉”毫不相干。她用了一年时间才接受这个“男人”,惟愿此生共相伴,和光同尘,与君偕老。

03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年少的腼腆早已褪去,新妇的喜悦尚未成双,离别的钟声却已响起。女人万万没想到,十六岁的花季原来是黯然神伤的雨季。

男人要经过瞿塘峡口的滟滪堆,那里地势崎岖,水流湍急。五月水势上涨,更加凶险。两岸猿声哀嚎阵阵,警示着人们不要靠近。

可是他一心求取功名,她只能化身一块望夫石,每日阅尽千帆,守着抱柱的信念,期望他平安,祈祷二人早日团聚,共续前缘。

(“抱柱信”: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比喻坚贞守信。)

04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男人亦徘徊良久。庭树下、池塘边,想起朝朝暮暮的陪伴,光影中不断浮现她追逐嬉闹时的裙带飞扬、舞弄花枝时的灿然一笑、居家梳妆时的温柔妩媚。

他驻足门前等斜阳留下晚照,将离别的一刻定格为永远。她和他四目对视,直到他的身影渐行渐远。他走过的路已经长满青苔,越来越厚。

八月的西园绿草青青,金黄的蝴蝶比翼双飞,她却踩着孤单的落叶,在冷清的庭院里独享秋风。

05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天的绿韵不再生动,夏天的粉荷不再优雅,秋天的南雁带走了希冀,冬日的寒雪催老了红颜。四季不断轮回,他却依然音信全无,而她终于蹒跚着老去。

眉间是孤冷的山峰,眼中是冰凉的河水,心里是道不尽的苦楚,但她仍然心怀期冀,希望他哪一天乘船回来时,一定要先写一封家书告知。

她不怕路途遥远,即使风雪交加、飞沙走石、荆棘遍布,她也要去迎接他早日归家。她喜欢看他骑着竹马无忧无虑的样子,也坚信他思念自己的心,必定如瞿塘峡的江水那般无日不悠悠。

这是一个平凡而感人的爱情故事,李白将“青梅竹马”与“两小无猜”就这样呈到了世人面前,此后的千年岁月中,它们成了美好爱情最开始的样子。

不论故事中的男女结局如何,他们都曾经拥有过最无邪的感情。此后人生漫漫,山高水阔,即便后会无期,中年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却依然可以感动世间无数人。

(原创不易,感谢您的点赞、评论与关注。)

0 阅读:0

晴羽微蓝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