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显示,63%的糖尿病患者担心将来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我们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才能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加美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 急性并发症 和 慢性并发症,患者出现并发症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征兆,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早期识别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才能够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健康危害。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了解。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常呈急性起病,起病初期可有多尿、烦渴、恶心、呕吐、腹痛,常伴有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等不良后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尿常规、尿酮体等。
高血糖高渗状态(HHS)
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加重、有时患者表现为厌食。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典型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诊断标准是:血糖≥33.3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mOsm/L;血清HCO3≥18mmol/L,或动脉血pH≥7.30;尿糖呈强阳性,而血酮体及尿酮体阴性或为弱阳性;阴离子间隙<12mmol/L。
低血糖
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有些患者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具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心脑血管
表现为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胸痛、头晕、肢体麻木,起立时出现头晕心慌眼前发黑、晕厥。糖尿病确诊时及以后,至少每年评估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评估的内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史,年龄、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肾脏损伤(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颤动。
糖尿病足
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患者自感双脚发凉、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行走时脚如踩棉絮感等,糖尿病足病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应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疼痛、麻木感)和下肢血管疾病(下肢疲劳、跛行)以确定危险因素,检查包括皮肤视诊(畸形、胼胝、颜色改变),神经评估(10g尼龙丝试验和针刺或振动觉或踝反射)、血管评估等。
糖尿病肾病
表现为口干、乏力、下肢水肿、小便时尿中出现泡沫尿,久久不能散去等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应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eGFR)。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这种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鉴别其他一些常见的非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表现糖尿病患者近期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模糊,有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有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吸烟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防止病情发展出现失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1-2年筛查一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根据医生要求,增加检测频次。
糖尿病神经病变
弥漫性神经病变(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单神经病变(上睑下垂、面瘫、眼球固定、面部疼痛及听力损伤等)、神经根神经丛病变(表现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2型糖尿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在诊断后5年内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糖尿病神经病变1次。
糖尿病并发症重在预防,了解以上并发症,糖友们要记住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做到早防早治,远离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关键之门,抗糖之路,我们始终与您同行!
节目预告
11月1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
推出联合国糖尿病日特别节目
北京老年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耿亚辉
将在节目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糖尿病系列知识
大家快根据以下收听方式
一起来收听吧~
广播收听
FM104.4 、 AM1053
播出时间
首播:6:00
重播:16:00 、 21:00
网络收听
① 云听
② 学习强国客户端搜索“老年之声”,在线收听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 马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