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一篇《湘西人有多彪悍?从五溪蛮到南方长城》,说的是湘西一带的“五溪蛮”。其实,除了湘西,在宋朝以前,湖南腹地也有一群没有归入“王化”的“蛮子”,这就是占据几天娄底、益阳一带的“梅山蛮”。
(梅山地区的紫鹃界)
小时候,父亲对我说,长大了不要惹新化人,因为新化人学了“打”。这个“学了打”是什么意思?大人解释说,这里的人经常打架,武功都很高。据说,以前宗族之间纠纷,都有人到新化去请老拳师助阵。
我的老家邵东离新化并不远,从此,新化人都是武林高手的印象,一直应在我脑海里。
在工作以后,有一次采访一个新化人开的武馆,果然大开眼界。新化人的“梅山武功”,什么叉子,锄头,扁担,长条凳都可以做武器,而且不是那种耍着好看的花架子,简直是招招都朝着敌人要害招呼。这种武功,应该就是你死我活的搏命术了,跟现在的“舞功”完全是两回事。
新化人的武功从哪里来?就是在长期反抗朝廷的“进剿”中练出来的。
《宋史·梅山峒蛮》对梅山蛮势力范围的记载是这样的:“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
我们来看一下湖南的地形图,大致划划一下梅山蛮占领的地方:东面到了长沙宁乡一带,西面到了怀化,南面是邵阳,北面到了洞庭湖平原。这一块地方的面积,大约有五万平方公里。
梅山蛮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蚩尤的后代,还有人说是越国被灭以后,其族人迁徙到这里。自从这块地属于梅山蛮之后,一直到宋代,都是化外之地,没有官府。
汉朝和唐朝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武力最强盛的国家了,西边打到中亚,南边占据了越南,可就是对自己国土腹地的“蛮人”没什么办法。“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这就是妥妥的国中之国了。
就组织架构而言,"梅山蛮"分为十峒,为首者称为"左甲首领"、"右甲首领",或"峒主"、"峒长"等。峒民有扶、苏、向、兰、青、赵、卜等姓,还有为逃避战祸迁入梅山定居的外姓,如陈、邹、刘、罗等。他们在梅山一带种地打猎,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兵役劳役,怡然自得。
不仅如此,有时他们也顺便出来打打劫,先后攻打过长沙、邵州,辰州等地,抢点锅碗瓢盆带回山里。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杀了几千梅山蛮,激起了峒民的强烈反抗。第二年,“梅山蛮”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主动出击四处骚扰宋朝的州县。宋太宗派重兵镇压,俘斩峒民2万,仍未使"梅山蛮"屈服。
到了宋仁宗时期,这个皇帝是出了名的仁慈,先后派潭州(今长沙)知州,益阳知县等官员去和梅山蛮谈判,放开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限制措施,双方关系有所缓和。
宋神宗赵顼时期,朝廷决定一劳永逸解决“梅山蛮”问题。苏轼的同学兼死对头——章惇,担任湖南察访使,他一边让大军压境,一边派出潭州知州,武冈县尹等官员深入梅山地区,给当地人送牛,双方坐下来好好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梅山蛮”表示愿意服从王化。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宋神宗下诏,对于梅山地区,“授冠带、画田亩、列乡里”,把这里的“梅山蛮”全部登记造册,设立地方行政机构管理,成为大宋的“正式公民”。同时,他们在梅山还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他们脱下蛮人服装,换上汉服。
为了管理这些地方,宋朝在这里先设置了新化县,归邵州(今邵阳)管辖,后来又设置安化县,归潭州(今长沙)管辖。
新设的这两个县,取名也大有讲究。
其中,新化县取"王化之新地"之意;安化县,则取"人安德化"之意。
在北宋时期,这两个县管理的区域都很宽。除了现在的县境以外,其中,新化县的辖区还包括了今天新邵,涟源,冷水江等县市。
章惇还欣然写了好几首诗来庆祝“梅山蛮”归入王化,同时大拍宋神宗马屁。
熙宁天子圣虑远,命奖传檄令开边。给牛贷种始开垦,植桑植稻输缗钱。人人欢呼愿归顺,裹头汉语淳风旋。不持寸刃得地一千里,王道荡荡尧为天。——章惇《开梅山歌》
人们常说,湖南人“霸得蛮”,试想一下,到处是“蛮人”,能不彪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