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时代变迁,虽然无数风流人物早已烟消云散,可是很多骚客咏士并未踪迹渺然。尤其是唐代的一些大才子及其伟大的诗篇,反而可以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历久弥新,成为矗立在华夏文坛的一座文化丰碑,也是飘扬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面精神旗帜。
作为盛唐诗人,杜甫的作品即使时隔千年,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诗圣不仅具有渊博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极具现实主义精神和博大的爱国襟怀。杜甫拓宽了古典诗歌的创作领域,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一起读诗:
秋兴八首 其五
盛唐 •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杜甫早期作品反响一般,与王维、高适等其他盛唐诗人的诗歌结构类似,延续了初唐时期应制诗的风格,也受到很多七古诗篇的影响,所以就很难得到后世读者的称赞。
杜甫晚年经历曲折,感悟深刻,同时他在主观上也不断反思诗歌的创作技巧,并进行极致的追求,经常处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状态,从而让自己的诗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秋兴八首》乃是杜甫七律中集大成的裘领之作,杜甫煞费苦心地将多层次的空间与时间熔于一炉,匠心独运地将其诗歌进行纵横交织,并综合运用想象、渲染、比兴、特写等创作手法,使得这部组诗具有了划时代的影响力,也彰显出诗圣深厚的诗歌底蕴。
开篇气势雄浑,作者引用汉武帝求贤的典故。唐玄宗年轻时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来迷恋美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同时他又希望这种安逸生活可以长久,于是便效仿古代帝王,渴望长生不老。
蓬莱宫阙本指仙境,这里代指唐代的宫殿。南山即终南山,金茎即铜制的承露台。“霄汉间”三字,展现出一幅阔大的场景,又竭力地渲染出唐玄宗求取仙药的气氛。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这两句进一步展现出一种盛大的气象。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她曾经亲自降临汉武帝的皇宫,杜甫以此暗指杨贵妃得到唐明皇的宠爱,也为后面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紧接着,杜甫又引用老子骑牛经过函谷关的传说,当时天宇中忽然出现了一片紫色云气。杜甫构思精妙,以此暗指很多方士为了获得君王赏赐,纷纷为唐玄宗提炼仙丹。如此戏谑、嘲讽的口吻,看似轻松,背后却蕴含丰富,也表明诗人对大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极度担忧。
颈联又换了一个角度进行描写,“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诗人回想当初自己有幸被天子召见,终于见识了一派肃穆的场面。侍卫们手持五彩的扇子,像彩云一般移动,护卫着高贵的君王。初升的朝阳如此绚烂,龙袍上的鳞片不停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杜甫不吝赞美之词,热情地讴歌宫阙的壮丽、帝王的威严,服饰之精美、礼仪之庄重。可是辉煌和繁盛却无法永久,一场持续多年的动乱,动摇了大唐王朝的根基,也让那些围绕在君王身边的文武百官各自奔命,诗人也因此四处漂泊,直到暮年更是老死他乡,令人唏嘘不已。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诗人将思绪拉回现实,烽火不断、战乱不息,诗人背井离乡、穷困潦倒,甚至无家可归,有时只能在江面的破船上暂时栖息,心中却依然想着当初位列朝班、朝见圣上的场面。“青琐”,代指皇宫的大门。
杜甫感人肺腑的名作,气势雄浑,更展现出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漂泊异地、沦落边陲,心中充满了苦闷与孤寂之情。一年将尽,却只能在梦中回忆过往效命朝廷的情景,他更伤感自己报国无门,又不知何时可以时来运转。
诗圣博大襟怀乃是出于真心,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绝非虚情假意,他的这些作品更是刻画生动,充满壮志豪情,从而赢得了后人的无比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