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黄部落一起对抗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到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我国自古以来发生的战争可不在少数,而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除了与敌方的军事力量有关系,还主要和相关战术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有关,兵源素质也至关重要。
军队素质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随之发生变化,从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到现在经过科技层层检验的军事系统、严格的军队招募规定、科学而严苛的训练方法制度,我国军队不断发展过程当中。
当然,我国各地的兵源素质会因为其发展和相关政策、人文等种种因素,而导致其发展程度与规模并不一样,所以一些地方的兵源素质会尤其突出。
那么中国哪里的兵源好呢?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兵源好呢?那么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四川猛四川是全国军队素质最好的几个省份之一。
首先,我们从地理因素来看,我们都知道,四川基本上属于盆地,阴雨天气相对来说较多,所以体内的湿气较重,四川人为了出汗排湿气,所以吃辣椒较重,长此以往,四川省士兵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同时吃辣也使得四川人的脾气相对来说更火爆。
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出兵的数量超过了350万人,人数已经是非常之多,但是当时的四川出兵却被外界认为是“中国最糟的军队”,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四川军队太“穷”了。
军队中的装备落后、粮草不足、武器缺乏、医疗设施条件落后,甚至在最寒冷的冬天,军事情况紧急,不得不保持行军,他们脚上穿的都是草鞋,可想而知军队物资配备情况。
可是在这种物资短缺、援助不足的情况下,还走出来了大量有勇有谋的将领,如刘伯承、熊克武等,他们带领川军走向战场,最终凭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命换命赢得了一场场战争的胜利,顶住了正面战场上日本军队的一轮轮攻击。
当年曾国藩对四川方面,面向农民选拔士兵的时候,更看重的不是士兵的作战能力,毕竟这个短时间并不能看出来。
他更在意的是要求的是手上有老茧,其次才是军事素养和作战本领等,这最起码说明他们干过活,有力气。
当时曾国藩就赞扬四川在这方面比其他地方强上很多,士兵更加强壮,这样在战场上杀敌也有优势,也可以相对减少训练士兵的时间,对于军队力量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
在建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许多优秀将领和将士,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事迹,他们共同抵御着美国人的侵略。
四川军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勇猛作战的部队,他们在战场上敢杀敢拼,但令人痛心的是,四川也占全国作战军队中牺牲人数最高,有两万余人。
广西横广西的民风和北方的关中地区虽然在地区上相距较远,但一样的是民风相似,他们民风彪悍、骁勇善战,有尚武之风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纪律性,是战斗的好手。
从明朝起就有流传一句话: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在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广西的军队成功击退了当时势如破竹的清八旗军,可见战斗力强悍。
对于关于广西的战争,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其实应该就是太平天国起义了,太平天国是在广西金田起义的,所以广西人占大多数,他们迅速攻打到了南京。
在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破,清政府在列强侵略中一步步退让,国土面积逐渐减小,令人痛心不已,但在1885与中法之战的镇南关大捷中,广西军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法军大败,这是唯一一场打赢的反侵略战争。
在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军的第一个胜利,不是别人,就是由桂军创造出来的,实现了光复长沙的目标,大挫敌人士气,增强我方将士征战的信心。
到了八年抗战时期,广西有大量百姓投身到抗战前线,对于战争胜利有巨大的作用,据可靠史料记载,广西所征派的士兵人数仅次于四川省,按照人口比例兵源数量当属全国第一。
山东刚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受着周围人潜移默化的文化渲染,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同时山东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饮食习惯,当地的人们身高优势较为明显,力气对比其他地方的人相对来说会更大,这一方面的先天优势对参与战争是有利的。
其实,山东是近代以来遭受日本侵略最早最深的地区之一,但他们也在这过程中顽强不屈、拼死反抗,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战役,保卫了家国。
在临沂保卫战中,为了策应日本军队进攻台儿庄,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主力坂本支队,他们以约两万的兵力直取临沂。
张自忠、庞炳勋带领的山东军队严防死守,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惨胜日本军队,击死击伤日本士兵约6000人,但山东军队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台儿庄大捷,这是发生在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这场战役大家应该不陌生。
在这场由国民党为正面战场的战争中,经过一个月的炮火洗礼后,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人,日方死亡约1万人,可以说,中国军队是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不过虽然胜利了,却是以血肉换来的,而这场战争中,山东兵源又占据大多数。
除了以上两场战役以外,山东还经历了济南战役、鲁南战役、陆房突击战、梁山歼灭战等十大战役,在全国抗战中建立了不小的功勋。
河北雄河北是除了东北三省以外遭受日本侵略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为了把敌人赶出自己的家园,河北人民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展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河北的抗战对于全国抗击日本侵略具有重大意义。
1933年日本入侵山海关,众多爱国将领如冯玉祥吉鸿昌等人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这一地带的抗日活动正式开始。
1937年聂荣臻率领八路军创建敌后根据地,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这个根据地牵制和抗击着三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下在华北的日军,被党中央称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后来在河北地区先后成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不仅牵制了东北的日军,又成为了八路军向东北挺进的前沿阵地,为全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将士数量达到了约32万八路正规军和大约90万民兵,这个兵源数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了全国兵源数量的四分之一,到了后期,在1942年的时候数量更是增加至了60万。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牺牲了548万人,占据全国各个省份的榜首,是全国宗仁虎的五分之一,可见是中国抗日主战场之一,同时也是受伤最惨烈的地区之一。
湖南拼湖南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全国省份中受教育水平属于前列,所以湖南人有较高的文化与知识储备,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和利弊有着更多的敏感和考量,同时在受教育过程中深植在心中的爱国情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清军镇压太平军的大部分兵力就是以湘军为主。
曾国藩组建的湘军结构模仿了明朝戚继光的军队营制,将书生和农夫紧密结合,执行力更强;同时这些人大多互相认识,有的是亲戚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使得这些人在作战时不太可能丢盔弃甲逃跑,更可能激发出他们的血性、一起并肩作战。
对比当时清军的吃空饷、食不果腹的现象,湘军的待遇好了很多,他们不但有每月能够保证发放到位的粮饷,在作战胜利或者攻打下城池的时候,还有额外的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们作战更加“拼”,打得更加卖力。
湘军类似于“将领私军”,曾国藩要求,如果军队在战争中胜利,那么将领就可以回乡自行招募士卒;在打仗过程中,死伤在所难免,不幸身亡,那么这个军队将会就地解散。
这项措施使得将领和士兵的关系捆绑的更加精密,军队将领会为了胜利而扩大自己的军队实力,不断扩充军队人数,形成了“强的越强,弱的越弱”的局面,如此长此以往的循环下去,所以便有了军队效忠的是将领,而不是紫禁城里面的“皇帝”的说法。
也正是从曾国藩创办湘军起,湖南开始出现了人才井喷的军面,大量军事人才涌现,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一批批的有识之士开始涌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大批志愿救国的青年报考黄埔军校。
朱德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所带领的士兵也是湖南人较多,其中耒阳人居多,他们出门就是兵、回来就是兵,兵民一体。
因此,我国这4个地方的兵源是很好的,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