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前不久,中国宣布对7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消息一出,全球关注,美国更是如坐针毡。特朗普政府对此大为紧张,开始琢磨起“歪招”,试图突破当下稀土供应的困局。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数据显示,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加工都在中国完成,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近70%。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稀土产业在供应与加工层面,对全球市场走向有着深远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长期依赖中国稀土进口,其国内超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来自中国。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各相关产业遭受冲击。美国的航空航天制造商,因航空电子设备所需稀土依赖中国采购,面临生产停滞风险;电动汽车制造商也在慌忙寻找替代供应源,却四处碰壁;军事承包商更是焦虑,毕竟稀土在导弹、雷达、永磁铁等众多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美国超1000种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供应商,美国政府储备的稀土,远无法长期支撑本国军工企业运转。
面对这般局面,特朗普政府开始打“歪主意”。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计划囤积太平洋海底发现的金属,试图以此对抗中国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消息传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特朗普政府此举,背后的考量是想控制相关海底可开采资源区域。太平洋海底存在多金属结核,富含镍、钴、铜、锰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军工设备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其中也包含少量稀土金属。美国企图通过开采这些海底金属,缓解中国稀土管制带来的压力。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这一计划困难重重。从国际层面看,美国这一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法。根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被授权决定国际水域中的深海采矿规则。美国虽参与了公约起草,却从未正式批准该公约,仅为ISA的观察员国。即便如此,美国负有不得采取违背公约目的及宗旨之行动的“前条约义务”,其绕开ISA进行深海采矿的单边行动,已然构成对国际法的违反。ISA秘书长莱蒂西亚·卡瓦略明确表示,所有勘探和开采活动都必须在ISA的控制下进行,任何单边行动都将构成对国际法的违反,并直接破坏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平利用海洋和集体治理框架。
在环保方面,深海采矿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令人担忧。专家指出,深海采矿对环境的破坏是陆地采矿的25倍。该行为可能破坏生物栖息地,释放沉积物羽流污染海水,严重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美国,环保组织势力强大,影响力广泛,卫星回收等行为都受到严格限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环保人士大规模抗议。特朗普若批准深海采矿,必然引发舆论风波,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技术和成本层面,深海采矿难度极高。其需在5000米以下海底作业,勘探和开采成本远超陆地采矿,且极其依赖声呐测绘和管道输送等先进技术。美国不仅在深海采矿技术上存在短板,还缺少稀土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即便能够进行深海采矿,最终成本可能比从中国进口稀土更高。
此外,美国在海底采矿国际谈判中长期缺席,尚未批准为相关活动建立法律框架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上个月举行的谈判,并未批准在国际水域采矿。在此情形下,美国若强行推进深海采矿计划,将面临国际社会的联合抵制。
特朗普(资料图)
专家表示,美国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举措明显慌乱,中国在关键矿产方面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支持和精炼技术领先。全球合作才是关键矿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的行为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还面临诸多不现实和经济上不合算的问题。美国只顾自己,不再遵循任何规则,哪怕这些规则是它以前所确定的,这是对全球秩序,无论是经贸秩序还是政治秩序的最大破坏,因为没有秩序,就会导致混乱和一些损害国际合作的问题,更不要说在参与过程中如何获得相应的收益了。
特朗普政府为应对中国稀土管制而想出的囤积海底金属这一“歪招”,既不合法,又面临技术、成本、环保等诸多难题,还将遭受国际社会的指责与抵制。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主旋律。美国妄图通过单边行动打破现有秩序,最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秩序和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