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据美国联邦公报网站消息,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延续前总统拜登对俄罗斯的系列制裁措施,将国家紧急状态再延长一年。此举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背后隐藏着美国怎样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上台后,一度试图缓和美俄关系,急切介入俄乌冲突调停,彼时美俄关系似乎迎来“蜜月期”。他心心念念“联俄抗中”,妄图离间中俄关系,重塑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然而,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并未如特朗普所愿。多年来,俄罗斯饱尝美西方制裁之苦,对美国的“橄榄枝”保持着高度警惕。普京深知,美国的外交政策反复无常,“联俄抗中”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俄罗斯失去利用价值,必将再次沦为美国打压的对象。因此,俄罗斯始终坚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中俄友谊“稳如磐石”,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
普京(资料图)
面对“联俄抗中”计划的破产,特朗普恼羞成怒,重新拾起制裁大棒,对俄罗斯发起新一轮制裁。当地时间4月1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2021年4月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延长一年。这些制裁措施涵盖金融、能源、军事等多个领域,旨在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过,美国的制裁并非首次实施,自2021年拜登签署第14024号行政命令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加码。
2022年3月8日,拜登发布第14066号行政命令,将制裁范围扩大至俄罗斯能源行业;随后,又陆续发布多项行政命令,新增细化制裁措施。从俄乌冲突爆发至2025年年初,美国已对俄罗斯实施近6500项制裁,成为对俄制裁数量最多的单一国家。
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对俄罗斯的一次强硬施压,试图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地缘政治等方面做出让步。但制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尚待观察。过去几年,俄罗斯在面对美西方制裁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一方面,俄罗斯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降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加大对国内产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日益紧密。
普京(资料图)
就在特朗普签署制裁命令后不久,俄罗斯迅速做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俄方已准备好向中国供应尽可能多的石油。他强调,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做出选择,俄罗斯愿意全力满足中国的石油需求。这一表态并非偶然。近年来,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25年1月至2月,尽管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547万吨,同比下降12.6%,但俄罗斯依然稳居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沙特阿拉伯,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却因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陷入困境。经济学家预测,由于加工美国原油对中国炼油厂来说已无利可图,美国对华石油出口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下降,甚至降至零。美国彭博社援引数据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称,今年前几个月,美国供应的石油仅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左右。
除了能源领域,中俄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贸易方面,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额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为1293.204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4.1%,达到1154.992亿美元。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兼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鲍里斯·季托夫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促使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销售商品,同时也需要替代美国的供应,而俄罗斯恰好能够满足中国的这些需求。
普京(资料图)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普京也多次发声力挺中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如台湾问题,普京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立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指出,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举措是完全合理的,俄罗斯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
“联俄抗中”计划的破产,以及对俄罗斯制裁的延续,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导致全球能源市场波动,美国国内能源价格上涨,消费者和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也因特朗普的政策受到影响,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却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巩固和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