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问题,99%出在“涩”上!

之瑶看过去 2023-10-19 14:39:02

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矣。

笔法越向古人取法,越简单。

反倒是近代笔法名称繁多,弄得人眼花缭乱,不知怎么学了。

古人认为笔法的关键就两个字,疾和涩。

疾,就是快。这个没问题。

问题就出在“涩”上。

很多同学把“涩”理解成慢,以为速度慢下来就“涩”了。

这是不对的。

疾和涩是一对的。因疾而涩。有疾才有涩。疾没有了,涩也就消失了。

换句话说,写出“涩”力的前提是“疾”。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你跑着的时候,突然停下,这个“涩”力很大。你走着的时候,突然停下,这个“涩”力就变得很小了。

如果你原地不动,你和地面之间是不会有涩力的。

所以速度慢下来,是在泄力,而不是在增加笔力(涩力)。

我写到这,其实很多同学还是会曲解我的意思。

蔡邕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

行笔速度起来了,你不要故意减慢它。你要利用这个行笔速度(疾),形成一个很大的“涩”力,这才叫顺势。

而不是人为的去减慢行笔速度,人为的减慢速度就是(遏)了,是在挡势。

如上图王羲之写的“一”字。如箭头所示的轨迹,这一笔起笔,是承接上一笔的,速度很快。

王羲之没有在此减慢速度,所以这个起笔的位置“涩”力很大。

你感觉慢,是因为王羲之在这个节点上,把行笔速度变成高速回旋速度。

速度没有变慢,只是在原地动作,好像变慢了。所以会给人”涩“就是慢的假象。

我以前思考“涩”力的时候,也会觉得“涩”就是慢。古人常把疾涩弄成一对,疾是快,那涩对应就是慢了。

但实际应用,你会发现永远写不出王羲之那种笔力效果。

直到我观看19届杭州亚运会,其中的乒乓球比赛,思路突然就通了。

速度越快,涩力越大。涩不是慢,

对方一个高速球打过来,我方要依靠球拍橡胶的”涩“力,把球拉起来(涩力)抽过去,有个拉抽的动作。

这个巨大涩力的产生正是依靠对方的高速球。

如果对方球速低,涩力小,就没法用拉这个动作。直接一个直拍抽过去就行。

结束语:

很多时候,眼见并不为实。

比如你好像看到,书法家在某个节点上的行笔速度变慢。其实速度并没有慢下来,而是在做高速回旋动作。

只是在原地做,会给人一个错觉,行笔好像慢下来了。

其实没有,根据蔡邕的理论,势来不可挡。这个速度是承接上一笔的速度,所以慢不下来。

本文重点论述‘疾”是“涩”的前提。

并没有让你一直快速用笔的意思,意在纠正一个误区,当你求“涩”力的时候,并不是速度慢,涩力就会来。

正相反,速度越大,涩力才越大。只是这个速度可能是高速回旋的速度。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直来直去的速度。

本文原创来自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3 阅读:413

之瑶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