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曾经是无数人心中的年度期待,那些温暖而有力的文字,如“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成为了时代的注脚和精神的慰藉。
然而,近年来,尤其是2025年的新年献词《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内容空洞无深度
虽以AI为主题,但对AI话题的探讨浮于表面,只是提出如“在人人都成为‘知识容器’的一刻,如何保持智识的独特与人性的温暖?若将一切抉择都交给算法,人的精神与觉醒是否面临荒芜?”等问题,却未给出深入见解和有价值的思考,结论老生常谈,缺乏创新。
人文关怀缺失
看似在表达人文关怀,但被指是隔靴搔痒的词汇表演,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读者和公众的角度,去关注当下经济的崎岖、民生的艰难以及人们的奋斗与挣扎等,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未能像以往那样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风格不佳
部分读者认为其过于注重语言技巧的炫耀,使得文章更像是“高考满分作文模板”,华而不实,失去了《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应有的深度和力量,也与读者的期望相去甚远。
回顾历年的新年献词,我们看到了《南方周末》的辉煌与担当。
在过去,它以敏锐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关注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个体的命运沉浮、时代的变革发展。它曾是社会的良心,为弱者发声,为正义呐喊,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那些经典的献词,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力量的传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追求梦想、坚守信念、担当责任。
比如1998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回顾了朔州假酒案、昆明“铲除恶霸”、中国电信反垄断、战胜世纪洪水等事件,展现了记者的职责与担当,传递出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守真实、正义和希望的信念,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再比如1999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以朴素而深邃、细腻而动情的文字,完美捕捉了一个时代的心跳,表达了对正义、爱心、良知的追求,这种力量来自于每一个人,引起了巨大的共鸣,成为新闻史上的一个经典瞬间。
还有2020年:《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肯定了人们在疫情中的坚守与付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力量,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相信经过考验,人们会更加坚强,社会会更加美好。
以及2024年:《守住不惑的底线,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
生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以“不惑”为主题,探讨了在百年变局和各种困惑中,人们应坚守内心、坚守底线,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展现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但近年来,《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2025年的献词,虽然试图紧跟时代潮流,探讨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但却未能达到读者的预期。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的时代,人们渴望看到更深入的分析、更切实的关怀和更具前瞻性的思考。
然而,今年的献词却被批评为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故作深沉的表演,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对读者的需求缺乏真正的理解。
不可否认,时代在变,媒体的生存环境也在变。但无论如何变化,读者对《南方周末》的期待始终未变,那就是希望它能继续坚守新闻的初心和使命,以真实、客观、深入的报道和评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新年献词作为《南方周末》的一张名片,更应该承载起这份责任和期待,用真挚的文字打动读者,用深刻的思考启迪人心,用切实的关怀温暖社会。
希望《南方周末》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重新找回那份曾经的辉煌与担当,让新年献词再次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盛宴,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为人们指引方向、传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