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排长被炸掉下巴,需从身上取骨修复,做手术十几次从不喊疼

诗意染红尘 2025-02-06 11:03:20

75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官兵浴血奋战,用生命书写了忠诚,用英勇无畏捍卫了祖国的安宁,诞生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刘克仁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在元山港口阻击战中,被敌人的炮弹炸掉了右下巴,但他并没有牺牲。战友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他还有微弱的呼吸,急忙把他送到了后方医院,救了他一命。

现如今,刘克仁就生活在丹东市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95岁的他,思维依然敏捷,虽然说话吃力,但他依然在努力表达。每一个来访的人,都有一个疑问,老英雄虽然说话吃力,但从他的面相来看,他的脸部是完整的,似乎不太像被炸掉了下巴。

可谁又知道,从战场下来的三年里,刘克仁竟然动了十几次大的手术,医生不但从死亡线上把他拉了回来,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他的面容修复了。

而对于刘克仁来说,每一次手术,都似经历过一次生死。可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却都是笑着说:手术十几次,我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疼,因为我还活着,相比于那些牺牲战友们,我够幸运的了,还有什么资格喊疼呢?

这就是一位老英雄的告白。那么,刘克仁进入朝鲜战场后,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战斗过程,让他负了这么重的伤呢?

1950年9月,刘克仁所在的三野九纵改编为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入朝作战。此时,他在八十一师二四三团三营担任排长。入朝没几天,他便随部队参加了第二次战役。

因为战斗十分激烈,刘克仁所在团损失较大,随八十一师到元山一带休整待命。志愿军总部的意图是,81师各部抓紧时间训练刚刚补入的新兵,同时要加强战备,防止元山地区美军有可能的登陆。

果不其然。不久后,麦克阿瑟便命令美第十军在元山登陆,刘克仁和战友们立即投入了元山港口阻击战。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刘克仁带领全排牢牢守住一个至高点,封锁敌人登陆通道。

敌人像疯了一样,向刘克仁所在至高点发起了数十次的冲锋,但都被刘克仁和战友们硬生生地打了回去。这天下午天黑前,敌人的冲锋再一次被打退了。刘克仁觉得,敌人消耗也很大,应该不会再组织起进攻了。

于是,他让一位老班长带着全排仅剩的几个人先去吃饭,他带着一名新兵守在这里,继续加固工事。可不想,就在刘克仁带着新兵抓紧修筑工事,等着战友们带饭上来的时候。

敌人的炮弹却如同下雨一般倾泄下来。瞬间,阵地乱石横飞,刘克仁一边要求新兵卧倒躲避,一边跳出战壕,准备去观察敌人的步兵是否有行动。

可没想到,他刚刚跃出战壕,突然一发炮弹就在他不远处爆炸,刘克仁顿时失去知觉昏死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后方医院里。医生告诉他说,他的右下巴连同牙齿、牙骨已经完全炸掉了,腰部也有重伤。

但是,不幸中有万幸,飞来的弹片只是削掉了他的右下巴,却没有碰到了颈部的动脉,所以他并没有失太多的血,还有微弱的呼吸,战友们才把他救了下来。

可是,刘克仁的伤太重了,他先是被转到了丹东,又转到了长春,最后被转到了上海接受手术。颌面修复手术是十分困难的,需要从他的身上取骨,然后安装到下巴上。而且,医生告诉他说,需要进行十几次手术,希望他能做好心理准备。

刘克仁并不怕做手术,可想到昂贵的医疗费,国家也十困难,便向医生提出不做手术了,就这样吧。可医生却告诉他说,必须要手术,否则,他就活不成了。而且,即便是手术成功了,他这一生也只能吃流食了。

在医生的耐心开导下,刘克仁接受了手术。这期间,光是较大的手术就做了有十几次,每一次手术都似经历人间炼狱一般。但是,刘克仁从来没喊过一句疼,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他想想自己还活着,再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够幸运的了,也更不能喊疼了。

刘克仁后来进入烟台一所学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了丹东工作,于1984年离休。离休后的他,专心致力于红色故事宣讲,虽然他说话吃力,但他却坚持在做,他说国家对他这么好,他无以回报,却从来不提他为国所做的贡献,这是应得的回报。这就是一位老英雄的境界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