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5日至2月11日,蒋介石带着庞大的代表团访问印度。可谁知,在他回到国内以后,坚决禁止媒体做任何形式的报道。
按理说,这样重要的国事访问,而且还是在抗战时期,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大家搞不懂蒋介石为何不让报道。
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的这次印度之行非常狼狈,甚至可以用受到羞辱来形容,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国内。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去印度又是为何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1941年底,国内抗战进入到白热化。此时,蒋介石春风得意,他不但受邀参加了开罗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他与罗斯福、丘吉尔两个国家元首平起平坐。
而且,在随后不久,他坐镇重庆,承办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这也标志着三国就此形成军事同盟关系,他们也将整合苏联,一起对抗法西斯。
一时间,蒋介石名字见诸国内各大媒体。同时,也占据了世界各国媒体的主要位置,看上去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这让蒋介石得意忘形、心情极好。而此时,他按照《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派出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更加提升了他的国际知名度。
然而,此时英国却遭遇了一个令他们十分头疼的事儿。他们的殖民地印度,此时独立建国情绪高涨,甚至威胁英国,如不同意印度独立,将与日本人合作把英国赶出印度。
这一下,英国可着急了。他们是最早的海洋霸主,殖民印度是他们经略海洋的重要一环。以前,印度敢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可以用武力来镇压。可现在,英国在各个战场作战,已经无力再顾及印度问题了。
于是,他们便想到了蒋介石,希望他能出面调解,让印度暂时将此事搁置,一致打击日本人,维持现状。当然,作为调节回报,他们也将对华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资援助。
此时,蒋介石也是十分担心的。由于日军封锁了所有海上通道,国际援华物资只能通过滇缅公路或是滇越铁路进入中国,蒋介石对这两个通道十分警惕,如果印度真与日本人合作了,那将直接威胁国际对华的援助了。
因此,收到英国调停邀请后,蒋介石积极与印度联络,开始当这个中间人。此时,他胸有成竹,觉得这一年来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话语权更重了。况且,前面尼赫鲁也曾访问过中国,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他觉得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蒋介石到达印度后,受到了英国的热烈欢迎,欢迎仪式十分隆重,让他的面子得到了极大满足,也增加了他调停的信心。可没想到的是,他与尼赫鲁见面后却遭遇了打击,尼赫鲁强硬地表示,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印度独立建国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蒋介石这才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便想,如果尼赫鲁这个缺口打不开,那就从外围入手,他广泛地会见印度各界人士,宋美龄也会见印度妇女各界,希望他们对尼赫鲁施压,可收效甚微。
蒋介石这才反应过来,这些人包括尼赫鲁之所以这样强硬,背后的决策大佬是圣雄甘地,蒋介石便提出要见甘地。可是,英国方面不同意,毕竟他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他见甘地是不合适的。
可是,蒋介石觉得要解决问题,必须要见甘地。最后,英国提出,安排他们在英国控制的加尔各答会见,蒋介石感到非常不满,觉得自己在印度不应该受英国支配。
最后,这件事闹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那里,丘吉尔更强硬,直接说,如果蒋介石不在加尔各答见甘地,那英国将不再给予中国援助。蒋介石一听,顿时服软,最后在加尔各答会见了甘地。
可糟糕的是,甘地根本不正面回应蒋介石,也是坚持印度独立建国,最后两个人的会谈毫无成果。丘吉尔知道以后,直接说既然他调节不了,那就互相尊重对方的选择吧,蒋介石可以回去了。在他的心中,蒋介石更像一个受他摆布的棋子。
就这样,蒋介石灰溜溜地离开了印度,而他也是感觉十分没有面子,回来后不许任何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