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红旗渠,广东罗定长岗坡渡槽,至今仍在使用的人工天河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2025-01-04 12:31:10

“敢叫日月换新天”看到这句标语,你会想到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红旗渠。而在南粤大地上,也有座南粤版的红旗渠,它就是罗定长岗坡渡槽。

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在70年代,渡槽绝对是一个热词,1958-1983年人民公社存在的这段时间,其中又尤以1976年开始的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到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的这7年之间,在农闲时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修整水利工程。

我不知道那时全国修了多少渡槽,红旗渠肯宝是中国现代引水渡槽的典范,而在广东罗定的长岗坡渡槽,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在现存的渡槽中也称得上是佼佼者。

罗定周边自然水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十年九旱”,历史上百姓生活疾苦。

解放后,罗定和全国的农业地区一样,修建水利工程意义重大。罗定水利专家提出建一座大型渡槽的想法得到了县里的支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1976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81年1月竣工通水,仅用了4年零2个月就完成了这项水利工程。

工程包括槽前引渠、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总长10.5公里,渡槽主体5.2公里,其中钢筋砼渡槽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

渡槽为连拱结构,渡槽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大高度37米。

总造价仅为530万元人民币,当时在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大部分由肩挑人扛、钢钎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完成。

虽然付出巨大,但长岗坡渡槽工程完成后,发挥了重大的工程效益。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罗定还因此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全国大多数渡槽已经荒废不用的今天,长岗坡渡槽依然在发挥着作用,渡槽所过之处,依然是良田万亩。

来到长岗坡渡槽参观,可先到渠首的党员教育基地参观,这里的长岗坡纪念馆是一栋独具地方特色的三层建筑,每层的主题展,巧妙融入高科技、多媒体,影像互动、动态画面、触屏查询,实现电影的情景化、信息传播的可视化观展。

一层主要反映罗定苦于缺水的现状;二层以“治水”为主题,主要反映长岗坡渡槽建设的全过程;三层是长岗坡渡槽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长岗坡精神。

在纪念馆二三层的走廊是欣赏渡槽很好的位置。

纪念馆前后也有很大的平台、小亭子等场所让游客休息观景。

长岗坡纪念馆旁有两条横跨渡槽的玻璃桥,虽然只有几米长,却看到脚下渡槽的流水正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也是趣味盎然。

在长岗坡纪念馆旁边有条登山栈道,可以上到山顶的观景平台,一睹渡槽的恢宏气势,一个个跨拱支撑起长长的槽身,望不到尽头。

5.2公里长的渡槽,想看到全貌是不可能的,但看不到尽头的感觉更加震撼,你可以想象一下,绵延的渡槽,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沃野之上,凌空飞架在崇山峻岭之间。

远眺之后,建议近观,可以走到稻田边去,感受一下拱跨的高度,巨大的拱跨托起一座稻田之上的“人工天河”,很是震撼。

在渡槽跨拱下方仰望,硕大石块砌起的槽墩严丝合缝,这可是完全人工建成的,不得不感慨建设者排除万难,战天斗地的精神。

自建成以来,渡槽从未出现过一次渗漏和进行过任何的大修,至今仍发挥着灌溉输水的作用。

长岗坡渡槽已成为罗定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符号,成为一种震撼人心的奋斗精神。

2 阅读:89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