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战疫”,看平台经济的价值与必然

商业与生活 2020-02-28 16:01:44

文|朱晓培

编辑|大道格

“新冠”疫情攻坚战还在继续,但多地连续新增确诊病例为零,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这场“抗疫”中,为了阻击病毒扩散,各地延迟复工,甚至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但是,抗疫工作离不开物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当在线下商业大面积停摆时,各种平台型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快手、头条、每日优鲜、携程、水滴等为代表的众多平台型公司,发挥了各自的商业和技术力量,为人们搭建了各种平台,保障了社会的有序运行。

“我们关心如何把互联网的力量,应用到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帮助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谈到如何塑造普惠的平台经济时所说,平台经济的核心是,“是否能真正为他人创造价值”。

以阿里巴巴为例,它在疫情爆发初期就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联合全球物流业免费从海内外各地为武汉地区和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运输社会捐赠的救援物资;当农产品因线下渠道中断陷入滞销困境时,又及时开通爱心助农计划,帮助全国各地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日前,它又启动了放心购药”计划,联动超过50家国内外制药企业,为全国慢性病患者开辟了网上购药通道。

阿里只是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在这场抗疫中的一个缩影,但也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

疫情的爆发,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在推动着更多的人们尝试数字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长远来看,数字化经济势不可挡。

公益中的主流力量

“企业不只对股东负责,也要对地球负责。”

一个月前的世界经济论坛(WEF)达沃斯年会上,发布的2020年新《达沃斯宣言》提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共享的、持续的价值创造。在创造这种价值时,企业不仅为股东,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供应商、当地社区和整个社会)服务。

在眼下的疫情中,众多企业都表现出了这种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捐赠,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中央企业累计捐款超过25亿元,还向全国各地尤其是武汉市捐赠了大量防护服、N95医用口罩、消杀用品等防护物资及生活用品,从海外采购了大批紧缺医疗物资支援抗疫。

从捐赠数据上看,互联网平台经济已经和央企不相上下,成为本次疫情中捐款的主要力量之一。

1月23日,视频平台快手科技率先向武汉市政府捐赠1亿元。随后,字节跳动宣布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的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亿元,信息搜索平台百度设立3亿专项基金,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也捐出了1亿元专项基金,OTA平台携程则联合供应商无偿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了超2000辆公益用车。

当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还是中国互联网两大平台,阿里和腾讯。疫情发生后,阿里迅速捐出10亿元现金用于医疗物资的海外采购,马云基金也拿出1亿元现金投入到病毒疫苗的开发之中。腾讯更是把战疫基金升级到了15亿元,用于物资支援、技术支援、人员关怀、科研与医疗事业等领域。

实际上,在过去,每当有地震或者灾难的时候,阿里巴巴等平台型公司都会主动捐款。

但张勇认为,作为平台,阿里会做捐献,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阿里可以建立机制,可以让阿里平台上的8亿年度活跃消费者以及数百万商家,都与公益密切相关,人人参与公益。

“如果我们平台上的商家,想向公益基金捐出他们销售额里的一部分,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自愿参与,这都是机器驱动的,他们可以每笔销售只捐一分钱,这没关系,我们给参加‘公益宝贝’的产品打上标签,让所有消费者都能看到、触达到这些产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正向的循环。”在达沃斯年会上,张勇谈及阿里对公益的看法时认为,作为平台经济的领导者,需要建立一整套公益机制,能让所有人与普惠性相连,而不是作为单个利益相关方直接包办一切。

淘宝的数据显示, 2019年,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全年累计捐赠笔数已经超过98亿笔。其中,参与捐赠的剁手党超4.7亿人,商家超252万家,总捐赠额超4.3亿元。

而针对此次疫情,淘宝公益和支付宝公益平台以及全国40多个公益组织一起,上线超过了50个医护类公益项目,超500万网友参与捐赠。水滴公益平台联合国内多家慈善机构和公益组织,在10天内就筹款额超过5500万。

可以说,以阿里、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捐助平台,展现了出互联网公益的巨大能量。

所有力量的合集

2020年1月23日10点,武汉正式封城,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当天晚上,就有4辆满载着1000多箱方便面、盒马手抓饼等食品和卫生物资的大卡车,从上海盒马大仓出发,驶向武汉。同时,钉钉群里,盒马采购小二们忙同步物资信息。这些物资,成为了很多武汉人民和医生的年夜饭。

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吃上一口热饭,饿了么联合全国482家品牌商户,以及淘宝公益、淘宝直播、爱德基金会、湖畔魔豆抗疫项目,累计向156家医院送出15.82万份爱心餐。

而天猫、饿了么、盒马、美团、每日优鲜等平台,也是许多实行封闭管理的社区的用户解决日常三餐的主要途径。

某平台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包括蔬菜、肉、海鲜等在内的食材类商品平均销量环比增幅达200%。其中,香菜以接近百万的销量和土豆等一起,成为“国民蔬菜”。

当线下门店生意停摆,餐饮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危机时,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也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很多餐饮企业也改变思路,开始在在外卖平台销售半成品,包括大董、陶陶居、大龙燚火锅、汉拿山、船歌鱼水饺、小龙坎老火锅、蜀大侠、麻辣空间、付小姐在成都为代表的品牌餐企。

这些平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衣食的需要的时候,也为产地打通了销售产品的渠道。

“山东日照4亿斤海虹滞销了,请淘宝帮帮我们。”2月14日,山东海鲜养殖农户向淘宝发来了求助。

每年的2月底到3月份,是海虹最好吃的季节。但受疫情的影响,往年依赖的线下销售渠道严重受阻,农户面临滞销的沉重压力。而且,贻贝类海产品如果大面积死在海里,还会对海洋生态会造成破坏,影响长达十年。

收到农户们的求助之后,淘宝爱心助农计划的负责人立刻和各方对接,当地村民被发动起来参与打包和发货,政府也为物流车辆开通了绿色通道。目前,山东日照滞销的海虹,正在以每天5万斤的速度在淘宝销售。

据介绍,自2月6日淘宝启动爱心助农计划以来,已帮助全国农民卖掉了5.4万吨滞销农产品,包括海南哈密瓜、山东芦笋、丹东草莓、四川猕猴桃、广西百香果、四川汉源黄果柑等1396款特色农产品。而拼多多、每日优鲜、京东、贝贝等平台也都上了爱心助农频道,利用各自的力量帮助产地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此外,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也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权威研究机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3亿的慢病患者群体,需要定期去医院开处方药。但是受疫情影响,许多患者面临着缺药的处境,而诸如癫痫、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患一旦停药,则可能引发各种断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为此,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健康平台纷纷上线了“放心购药”计划。2月26日,阿里健康和天猫联合宣布启动“放心购药”计划,为全国慢性病患者提供处方药。此前一天,阿里健康宣布,已经为1300万湖北慢病病人送去救命药。

不论是让消费者买得到、吃得上,还是让农户们把产品卖出去,都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工程。

比如,为了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张新友,再到各地的市长、县长,以及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纷纷上阵,参与淘宝直播。而阿里“放心购药”,则联动了超过50家国内外制药企业,以及菜鸟、顺丰、九州通等物流行业伙伴。

“今天,通过电商平台,我们专家愿意提供真实滞销信息,希望好的农产品走出大山。”张新友院士说,农民卖得糊里糊涂,消费者吃得不明不白,是农业从业者一直以来的痛点,现在通过电商,可以得到市场的真实反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农民更多受益。

当消费者的需求,商家的需求一同汇聚在平台上时,就产生了巨大的体量。而在背后,离不开销售、支付和物流等各种系统的支撑。就像每年的双11,面对如此大的供需规模,只有共同创造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才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我认为,这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携手合作,所有利益相关者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更像是一种韵律,所有利益相关方为了同样的原因做经营,在一起就形成了平台。”张勇认为,对阿里巴巴而言,赋能利益相关方,商家、物流公司、消费者、云计算的合作伙伴等,才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利好。

必然的趋势

今天,放眼整个互联网经济,可以看到饿了么、盒马、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平台通过自提、无触点配送等解决了城市里实行封闭管理的社区居民的日常菜品消费问题。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在线工具解决了在家办公人群的线上沟通需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通告爱心助农计划帮助农民解决滞销的问题。

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可以预见,消费者和农户在这次疫情中形成的数字化消费和销售习惯,将会延续下去。

张勇曾提到,比起去直接捐钱或一次性的财务支援,帮他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生意,让这样的生意变得可持续,更重要。

而在这种数字化的经营过程中,平台们也创造了就业的新机会,比如仓库和物流需要增员。根据公开报道,盒马已经推出了2020年首批3万人招聘计划,一周之内已有6000多人在盒马上岗。而疫情期间美团将新招聘外卖骑手7.5万名。

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在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分析师会议上所说,经过这次疫情,很多消费者在调整生活方式,很多办公室也在调整办公方式,很多人从家里远程办公,在家里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生活必需品,包括生鲜等。

疫情的暴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促使人们尝试一些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大的趋势,无论是企业,还是在居民生活方面,都有这样不可阻挡的数字化的尝试在不断展开。这样的发展趋势,有益于对全社会的数字化。

埃森哲CEO朱莉·斯威特认为,未来已来,平台型公司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全世界许多行业。平台经济因其开放和普惠的特征,成为解决未来发展的关键。

她观察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平台型公司,发现它改变了公司与消费者发生联系的方式和消费者关系,这也要求公司从根本上要用平台的方法思考整个行业和消费者。

正如张勇所说,没有人从第一天就想到要建一个平台公司,而是在坚持使命、容纳社会巨大供给和需求对接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平台的能力。

20年前,在西雅图,马云偶然上网搜索了一个词“啤酒”,看见了很多的搜索结果,但是没有一个来自中国,这让他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来帮助中国的产品展示在全世界的买家面前?这就是阿里巴巴的起点。

马云和阿里创始团队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但当时的他们并没有想过,也不知道平台经济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关心如何把互联网的力量应用到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帮客户创造价值。

“我们关心如何把互联网的力量应用到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帮助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我认为平台经济的核心是我们是否能真正为他人创造价值,正因为能够创造价值,人们才想聚集到一起,然后我们一起才形成一个平台。平台不是阿里巴巴,平台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集,这才是关键。”张勇说。

平台不断进化,新的平台总会出现,每个人都是平台,都可能是彼此的利益相关者。在当下的疫情中,许多平台都付诸了行动。

0 阅读:27

商业与生活

简介:关注创业者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