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购买到假货一定是非常恼火的。因此,一些人也就慢慢的走上的“打假”的道路。时间一长,“打假人”也就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职业。
不得不承认,打假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们的行动可以为消费者们减少购买到假货的几率,能够保护大家的权益。但是渐渐的,一些人就动起了歪心思,开始借着“打假”的名义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不过,大型的商超一般都有自己的法务部,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碰瓷的。这不,这些“职业打假人”在看到碰瓷胖东来失败的同行之后,便把目标转向了农村的小卖铺……
七旬老妇被“打假”
在山东胶州的一个小村庄当中,一名年过七旬的老太在村子里经营着一个小卖铺。铺子里东西不算太多,都是一些常见的食品以及日用品。
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所以老太也不是主要为了赚钱,她就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顺便还能给村民行个方便。
不过,可能这位老太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还能被人给“打假”。
根据老太回忆所说,1月初的时候,有一个看着非常眼生的顾客进入了她的小卖铺当中。这个人在转了几圈之后,买了几包方便面就离开了。
次日,老太就收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知,内容是因为她销售过期的方便面而被举报,最终她可能不仅仅需要缴纳罚款,还要对顾客给予1000元赔偿。
听到这个消息的老太顿时感觉到“五雷轰顶”一般,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老太表示自己有着很严重的老花眼,根本就看不清包装袋上面的小字,所以她也不知道方便面是否过期。
有时候村里的人买到过期食品之后,也会来找她进行退换,她每次都会给村民进行调换,并且自己还会吃掉这些过期的食品。
对于老太的遭遇,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所长也是有些为难。他认为身为执法者,遇到这些出售过期产品的商家不能不管,因为纵容就是渎职。可如果坚持依法办事,对于这些对社会危害较小的老年人进行处罚,他也会感到良心不安,甚至还会被老百姓戳脊梁骨。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胶州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已经收到9封的举报信,而且举报的还都是这些位于村子里的小卖铺。而且这些信也都是来自同一人之手,显然这是一名“职业打假人”。
假如这些小卖部都按照规定对打假人进行赔偿,那么他们就能够获得数千元的赔偿金。这笔钱或许在“打假人”眼里不算很多,但是对于靠着小卖铺维生的老太来说可以算是“天文数字”了。
打假胖东来被反击
要知道,一般这些“职业打假人”的目标都是一些大型的商超。这一类的商场注重名誉,并且资金也非常充足,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高额的赔偿金。
那么为何如今打假人不再将主要目标定为商场,而是转向村里的小卖铺了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大型的商超已经不好讹了,弄不好还会将自己给赔进去。
河南的胖东来作为一家知名商超,在全国范围之内都已经出了圈。他们一直是凭借着良好的服务以及优秀的品质来吸引顾客的。
因为他们胖东来的规模太大了,所以自然有着不少人想要从他那里捞上一笔。一开始对于一些“碰瓷”的人,只要不是太过分,胖东来也不愿意闹大,给他们点甜头就过去了。
然而总是有一些人不依不饶,得了一些好处不说,甚至还在网上败坏胖东来的名声,这种做法让胖东来忍不了了。这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前一段时间的“裤头姐”。
“裤头姐”也是网上的一名博主,有一天她在网上发布了视频,声称自己在胖东来购买的内裤质量有问题,自己穿上之后出现了掉色以及过敏的问题。
对于“裤头姐”的反应的问题,胖东来也是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工作人员陪同她一起去医院。即便胖东来都已经做到这样了,但是“裤头姐”仍然在那“鸡蛋里面挑骨头”,不断的对胖东来进行职责,装出了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虽然“裤头姐”在视频当中口口声声的表示自己并不是“职业打假人”,但是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显示,“裤头姐”在2年之后一共投诉过大大小小的商家一共287次,其中获赔了263次。
可能是因为尝到了“碰瓷”的甜头,所以“裤头姐”这次就打起了胖东来的主意。
胖东来当然不是好惹的,很快胖东来就给了“裤头姐”致命一击。多达53页的调查报告将方方面面都包含了进去,从内裤厂家的质量检测报告到胖东来的索赔规范,让“裤头姐”找不出一点毛病。
由于“裤头姐”在网上的视频对胖东来的声誉造成了影响,所以胖东来要求的索赔可能不低于100万元。
别让打假成为“恶行”
其实,打假这件事情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一些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进行投诉,从而达到维权的目的。
问题是有些人将“打假”当成了为自己牟利的一种渠道,他们的初衷已经不再是“维权”,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赚一些“快钱”。
在食品方面,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商家出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那么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10倍商品价格的金额,或者支付消费者的3倍损失,最低标准为1000元。
也就是说,我们口中常说的“假一赔十”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法律当中明明白白标出来的。
不少人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一点,便通过“打假”的方式进行牟利。如果发现某件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这些“职业打假人”便会大量的进行购买,随后按照“假一赔十”的规则获取利益。
就在几年之前,一名打假人在网上购买了150份扣碗。然后再到货之后,这名打假人全程录像,支出这一批扣碗都属于三无食品,要求商家赔付自己10倍的货款,总计不到45000元。
商家不满打假人的这种做法,所以双方开始对薄公堂,最终法院还是依法办事,判处了打假人胜诉。
这件事情也是让不少打假人看到了希望,就连法律都在站在自己这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于是,“打假”这个行业迎来了急速扩张,不少人也开始对网上的一些商品进行打假。甚至在“双十一”期间,一些“职业打假人”还开始了“收徒”和“卖课”。他们会系统性的分享打假案例,并且手把手的教别人怎么去薅羊毛。
只能说,曾经代表着民众的“正义”行业,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恶行”。既想依靠碰瓷获利,同时又怕怕被反制,他们干脆将目光放到农村,专门去对付什么都不懂的老人。
我们不能否认有这种出售假货或者过期食品的“无良商家”,但是他们的做法大概率是会“殃及无辜”的。
结语
“打假人”这种职业的确可以约束到一些无良商家,但是他们的主观意愿并非是维护消费者的安全,他们只是想要获利罢了。
不论是购买大量扣碗进行索赔,还是前往农村小卖铺故意去购买过期的方便面,打假人的这种行为,目的着实有些“不纯”。只能说,打假,如今也需要“打假”!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2025年3月19日——3月19日(报道)山东胶州,职业打假人一周举报9家农村小卖部获数千元”和解金”,执法者:不管是渎职,管了良心上过不去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 2022年4月24日——购买150份扣肉打假人再发声:卖房卖车都不撤诉,这个钱必须要,愿意捐给有需要的人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2024年11月10日——职业打假人的“另类双十一”:收徒、卖课已成生意,收费几十到几千元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2025年2月15日——53页的调查报告,不只是胖东来认真,而也有自己的苦衷,理由有三
我在小店买到过过期一年的可乐。送回去换一瓶就完了。但这个事不值得同情,一旦底线没了,就会有许多人恶意去出售过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