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作为一名在科技数码媒体工作的编辑,时常会听到身边同行业的朋友这样感慨,大致意思就是智能手机领域迄今为止已经历了长达15年的发展变迁,现如今智能手机无论是从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级,都日渐趋于同质化,各大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在研发端出现了创新瓶颈,继而在产品端缺少排他性卖点,即便是很多定位高端旗舰级的产品也难以免俗。加之近年来受到用户换机周期普遍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Android阵营整体在高端阵营遭遇“滑铁卢”。
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做实体经济的行业,尤其是像智能手机这种消费类电子领域而言,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消费升级一定是大势所趋,因此,包括小米、OPPO、vivo、荣耀等在内的国产Android手机厂商纷纷希望通过折叠屏、影像力、百瓦级快充等特性提高产品溢价能力,继而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立足之地,这实属无可厚非。但就现状来看,国产旗舰手机的高端化之路绝非坦途,甚至可以称得上坎坷。
日前,知名微博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博文,大致意思是如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集体冲击高端旗舰领域或已宣告失败,更有甚者,部分厂商后续或将砍掉高端旗舰产品线,讲更多精力投入到中端级手机产品的打磨上。
该博主以上这番言论和猜测,其实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
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此前发布的2021和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4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份额排布情况可以看到,苹果iPhone自去年57%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了62%,提升了5%。而华为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从去年第一季度的9%,下降到了3%。而华为所让出的6%的高端市场份额却并没有被其它Android阵营的品牌所吸收,而是尽数被苹果收入囊中。
反观其余一众Android手机品牌,在高端阵营的市场份额上几乎无一例外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有部分品牌还出现了倒退,例如三星和OPPO,两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和1%。
可以看到,苹果iPhone之所以能够轻松地将原本属于华为的高端市场份额一镜通收,并不是在技术创新和产品体验方面有了太多新的建树,而是只用了一招,却也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屡试不爽的一招,即降价促销。
那么问题来了,一众国产Android智能手机厂商在高端旗舰领域略显苍白无力,其个中原因和症结何在?笔者有以下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性芯片配给受制于人,硬件层面高度同质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将国产Android旗舰进军高端阵营屡遭挫败的核心原因归结为国产自主高端芯片的贫乏,关于这一点,虽然我们都不愿承认,但的确是事实。不过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在智能手机数以百计的内部元件中,芯片却能够成为最影响手机整体高端化进程的核心要素呢?
单就处理器的性能而言,华为自家的海思麒麟芯片其实除了在麒麟9000这一代实现了对高通同时期旗舰芯片的全方位超越,此前海思芯片在绝对的CPU与GPU性能方面其实一直没有大幅赶超高通的同代同级产品,尤其是GPU图形处理性能方面,更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然而,海思麒麟芯片缘何可以成为华为快速步入高端市场的试金石呢?这就好比我们曾经在学生时代学过的一个典故,即田忌赛马。
自打早年间华为逐步确立并明晰了产品线之后,海思麒麟芯片的发布时间通常都有其固定的节奏,可以看到,历代海思麒麟旗舰芯片通常都会在高通发布新款旗舰芯片的之前四到五个月,同时也是搭载前代高通旗舰芯片的终端大规模上市半年左右这一时间节点。
同时,海思麒麟芯片的自身定位也非常明确,通过这种巧妙的错位竞争的方式,使得华为海思芯片在逐渐被市场和用户认可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属于自身的一定优势。
得益于华为发布麒麟芯片的特定时间节点,在这一时间点上,搭载前代高通移动平台的Android旗舰通常已经进入了销售末期,而这时突然有一款搭载全新,同时性能、AI算力等各方面体验都要略强一些的新芯片的机型上市,便可一下和其它品牌的Android旗舰拉开了差距,也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时间差,使得以往历代华为旗舰都具备与生俱来别的稀缺性和唯一性。
而反观其余的Android手机品牌则大多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为绝大多数品牌所采用的芯片都是如高通、联发科、三星等在内的第三方半导体芯片厂商所提供的,而高通和联发科在面对体量差不多的手机厂商的时候,必定需要做到尽可能一视同仁,顶多也就是给到某一两家品牌时间非常短暂的“独占期”,例如我们都了解,小米以往曾多次拿到高通旗舰移动平台的首发权,但是这一独占期实际上很短,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因此很难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稀缺性。
这种情况也就致使多数Android手机品牌在发布新机的时候会出现扎堆上市的情形,例如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是Android旗舰新机开售的高峰期,因为高通方面基本都是在每年的岁末年初的时候大规模量产新一代旗舰处理器。
新机扎堆发布,乍一看是厂商们都赶上了旗舰芯片的头班车,同时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事实上,这同样会让用户集体陷入选择困难症的尴尬窘境,继而影响手机行业整体大盘的走向。
难寻排他性卖点,卖方难以控制价格
与任何一个消费领域而言,高端产品之所以能够称其为高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能够提供中低端产品或是其它竞品品牌所不具备的功能和体验,这一点可谓是一台高端手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否则难以让普通消费者甘之如饴的以更高的成本去购买。
而纵观现阶段的智能手机行业,除苹果iPhone凭借iOS的唯一性以及完备的闭环生态,多数Android手机品牌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且独属自身的亮点优势可以说相当缺失,并且这种缺憾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弥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品牌推出一款搭载三星E5材质的2K屏新机,号称定位高端市场,售价5999元起,那么下周甚至更快,另一家厂商便也会发布一款配置基本相当,且同样采用三星E5材质2K屏的产品,定价5499元起,于是乎,便会让前者在销售层面陷入叫尴尬的境地。
因此,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在完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卖方仅仅能够通过聚焦到某一细微之处进行小幅创新,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现如今的手机用户,或者说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越来越苛刻,微小创新如果不能换来直观的体验提升,那便毫无意义。再举个例子,当我们从五福一安充电换到65W超级快充,体验可谓是云泥之别,但从120W升级到150W,相信很少有人会有明显的幸福感提升。
写在最后
一言以蔽,现阶段摆在所有希望冲击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的国产手机品牌面前最大的,同时也是急需攻克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提升自家产品的排他性卖点,打出真正的差异化牌,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某些,或某一项其它友商所不具备的亮点买单,而不是为三星的某块旗舰屏幕,或是高通的某颗旗舰处理器买单。
随着华为Mate系列的阔别两年之后的再度回归,近段时间,很多行业人士再度燃起了扛起国产高端旗舰大旗的希望,对华为Mate50系列寄予了厚望,而送近日的官宣消息可以得知,华为Mate50系列将会在影像层面再度发力,采用首创的可变光圈设计,并首次在终端产品上启用华为自有影像品牌XMAGE。
可以看到,诸如此种排他性亮点正是如今国产高端旗舰所需要的,因此大家对于这款即将回归的华为Mate旗舰所抱持的期待,可以说是怀揣着一种“久旱盼甘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