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那群妈妈 2023-09-27 14:39:13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人生,家长要引导孩子逐渐学会时间管理,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怎样做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拖延、磨蹭、懒惰等小问题常常让父母焦头烂额。人们习惯把这些表现归结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其实,背后主要原因是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不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管理时间。今天,这篇文章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供如何解决孩子拖拉问题的新视角。

给事情设定一个期限

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父母都需要帮孩子制订一个明确的时间计划,这是一种督促。比如:“再玩10分钟就要去写作业。”“20分钟后要出门了,你自己换好衣服。”可以告诉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至于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紧迫性。

制订时间计划避免太细致

不少孩子的计划表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作为间隔的,但是,这种太详细的计划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比如:写作业有道题卡壳了;昨晚家庭聚餐导致早上起床迟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孩子在这种变化中很容易放弃,从而产生挫败感。孩子的计划应该是弹性制的,有的任务可以以周、日为单位,日计划可以以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这种整段时间划分,有弹性时间会更加方便调整。

让孩子意识到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

想让孩子自觉地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帮孩子找回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催促就是在慢慢破坏孩子的主动性。家长反复催促孩子的后果有:第一,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紧张、焦虑,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无能;第二,容易激起孩子的消极抵抗心理:“你越催我越慢”;第三,容易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大人不提醒,孩子就不会主动记得该做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

提高孩子参与感和价值感

家中的许多事情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比如:让孩子参与房间的布置、和家长共同做一顿晚餐、一起收拾行李……参与这些事情的同时,孩子会产生一种价值感和成就感。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的自律并非天生,需要“他律”来培养。但也不意味着要事事严格地控制孩子,而是要把握好管理的度。这需要父母松开紧握着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平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让他自己决定还要做哪些事情,而不是为他们规定好要干什么。

注意言传身教和鼓励赞美

如果家长自己手机不离手,但是天天让孩子别玩手机,孩子肯定会觉得很不公平。家长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孩子,孩子就会发自内心地去改变。当孩子做得不错的时候,家长需要及时赞美。适当的表扬不会让孩子产生骄傲心理,而是会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律的意识,真正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在孩子未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之前,家长要有耐心。一旦养成之后,做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轻松起来。

本文转自|《教育时报》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0 阅读:44

那群妈妈

简介:主要分享育儿经验和家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