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大脑的4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戒掉!

诺惠美好生活馆 2025-04-19 05:27:58

成长的竞争,本质上是脑力的较量。想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关键在于呵护好大脑。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是一样。30%靠基因,剩下70%,要靠父母的呵护。

0至12岁是神经元高速连接的黄金期,但一些看似寻常的生活习惯,正在让孩子的海马体萎缩、前额叶皮质受损,甚至影响终身的认知能力。 父母一定要帮孩子戒掉!

经常吃甜食

孩子容易养成的坏习惯之首,是吃甜食。

吃糖的危害远不止发胖或蛀牙——长期高糖饮食会削弱大脑的学习能力,使记忆中枢海马体的体积缩小。

别觉得孩子每天只喝几口饮料或吃几块蛋糕无关紧要!高糖食物会悄悄篡改大脑的奖励机制,让孩子对甜食产生病态依赖,同时剥夺神经元获取必需营养的机会。一旦养成高糖饮食习惯,大脑迟钝、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弱便是迟早的事情。

喜欢熬夜

熬夜给大脑带来的威胁并不比甜食小。

深度睡眠时,脑部的胶质细胞会清除代谢废物(如β-淀粉样蛋白),保护自身健康。而熬夜写作业、刷短视频到凌晨等熬夜行为,会直接破坏大脑的“夜间清理程序”。

偶尔的睡眠不足,会让脑内毒素堆积速度加快,导致第二天注意力涣散、情绪失控。如果长期缺觉,会让大脑误判环境危机,启动“生存模式”优先保命,主动关闭高阶认知功能,让孩子逐渐变得木讷、反应迟钝。

依赖电子产品

如果说电子屏幕正在悄悄改变大脑结构,恐怕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侵害大脑的“电子垃圾”中,短视频要排在首位。这种被动接收信息的方式,会弱化大脑主动思考的神经网络。就像长期用勺子喂饭会影响咀嚼能力,过度依赖视觉刺激会降低信息处理深度。

短视频的快速切换画面,会让孩子的前额叶皮层(负责自控力的区域)变薄,同时抑制布洛卡区(语言中枢)的活跃度。不仅如此,电子设备释放的蓝光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形成“越玩越睡不着,越睡不好越爱玩”的恶性循环,让大脑加倍受伤。

不爱运动

运动不足首先会削弱大脑的“供能系统”。当孩子久坐不动时,全身血液循环速度降低,大脑获得的氧气和葡萄糖也随之减少。

长期如此,负责记忆的海马体体积会缩小,导致学习新知识时容易遗忘,背诵课文的速度比同龄人慢三分之一。

更严重的是,缺乏运动的孩子大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下降,这种物质如同神经细胞的“生长激素”,其减少会导致新生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网络连接的复杂度也随之降低。而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影响着智商的高低。

改变这些习惯不需要昂贵的干预,只需要最朴素的日常生活:用健康零食代替甜食,按时睡觉,用积木、拼图等益智玩具代替电子设备,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适度冒险。

调整初期或许艰难,但只需坚持21天,新的习惯就会形成——让孩子拥有聪明的大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参考文献:

[1]常吃甜食,视力智商差[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01):4.

[2]崔洁,李琳.视屏类久坐行为影响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fNIRS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运动心理分会).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23:91-93.DOI:10.26914/c.cnkihy.2023.064808.

[3]金星明.运动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重要性[J].早期儿童发展,2025,(01):5-8.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