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让德军士兵成片倒下,冻死在雪地里。
漫山遍野的森林近在眼前,却始终无法生火取暖,这是为何?
莫斯科战役,成了德国高层不愿意提及的败仗之一。
在德军眼里,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是必夺的战略要地,只要攻下莫斯科,高层的闪电战计划就能完成,苏联将被迫屈服。
德军万万没想到,他们面对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胜利,是一场灭顶之灾。
战争初期,德军确实势如破竹,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在苏联西部推进迅速,摧毁了无数红军据点,
连斯大林都不得不亲自发布“焦土命令”,苏联撤退的同时,将所有可能,落入德军手中的资源摧毁。
等德军一路追击到莫斯科外围时,粮食、燃料,甚至建筑物的木材,都已经被烧得干干净净。
德军的补给线被无限拉长,眼看着粮草匮乏,士气低落。
雪还在下,寒风割得人脸生疼,士兵们裹着单薄的军装,蜷缩在战壕里,互相靠着取暖。
天气开始变得恶劣,零下二十度时,士兵们还能咬牙坚持,到了零下三十度,连呼吸都变成一种煎熬。
有的士兵试图用口水润湿枪栓,却发现金属粘住了皮肤,连嘴巴都冻得撕裂出血。
他们想到办法生火取暖,问题是,周围根本没有木材。
明明周围的森林密布,可士兵们手握斧头,却无树可砍,那些看似茂密的树林里,全是冻得坚硬的树木,木质湿润沉重,点火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即便点燃,火光和烟雾,也会暴露他们的位置,更糟糕的是,苏联的游击队,随时在附近活动,稍有异动便可能引来一场突袭。
德军开始尝试其他办法,用战壕里的碎木,和家具的残骸取暖,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士兵们的身体,在寒冷中逐渐僵硬,甚至连呼喊都失去了力气。
冻伤和低温,导致的大量非战斗减员,成为压垮德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联面对德军的大举进攻,从一开始就祭出了,残酷却最有效的“坚壁清野”策略。
这是斯大林亲自下达的命令,要求所有能用的资源,都不能留给敌人,村庄被焚毁,粮仓被炸掉,牲畜被屠宰,连居民都被迫,撤离到更远的地区。
那些无法带走的东西,不是被埋进雪地,就是直接烧成灰烬。
莫斯科外围,这一策略被执行得更加彻底,当地百姓临走时,把房屋拆成零件,把木料埋入地窖,甚至把森林里的可燃物,全部清理干净。
苏联的军队和游击队合作,将大片森林变成了一片片“死地”。
在这些地方,表面上看有树木,可连一根干燥的树枝都找不到。
德军推进到莫斯科外围时,发现所有的建筑物,都变成了焦土,所有的村庄都变成了废墟。
士兵们对着眼前的荒凉景象,发出绝望的叹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苏联人宁可毁掉自己的家园,也不愿意给敌人留下一点资源。
也不知道的是,苏联人眼里,这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
斯大林的命令是:“不能留给敌人一颗粮食、一块煤炭、一棵能用的树。”
更让德军头疼的是,苏联的游击队无处不在,他们埋伏在森林的深处,随时等待时机出击。
任何试图砍伐树木的德军小队,往往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遭到了致命的伏击。
有一支德军侦察队为了生火取暖,派了十几名士兵进入树林砍伐木材,结果,刚点燃篝火,就被游击队盯上了,短短十分钟内,这支队伍便全军覆没。
这样的教训不断传开,德军士兵对生火取暖,变得越来越谨慎,莫斯科外围的寒冷,冻僵了他们的身体,也让他们的精神濒临崩溃。
苏联人的做法非常绝,即使是一些看似完整的树木,内部也可能早已被处理过。
在树干里灌入水,让木材冻得更加湿润,有些德军侥幸找到几根树枝,也很难点燃成火。
一些士兵尝试用汽油助燃,不等火堆燃起,他们的手指已经冻得无法动弹,苏联用坚壁清野加上森林战术,将德军牢牢地,困在了零下四十度的寒冬里。
到了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已经进入关键的阶段,德军的士气和身体状况,双双陷入绝境。
极寒天气,是德军从未面对过的敌人,比苏联红军的反击,更加致命。
许多士兵的双手冻得僵硬,连步枪的扳机都扣不动,更别提组装复杂的机械装备。
大部分车辆,因为汽油冻结而彻底瘫痪,德军的机械化优势不复存在,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士兵用脚一步步行进。
冰天雪地中,士兵的生存状况,令人惨不忍睹。
冻伤成为他们的“敌人”,士兵们的脚,在长时间接触冰雪后肿胀、发黑,溃烂。
幸运地没有被冻伤,低温依然像一把看不见的刀,缓慢地夺走每个人的体温,士兵们试图挤在一起取暖,可这样的温度下,哪怕紧紧贴在一起,也无法阻挡身体热量的流失。
白天的行动已经足够痛苦,到了夜晚,寒冷更加凶猛。
每一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因为体温过低而死去。
德军的战报里,从未提到这些情况,幸存者的回忆,将这段惨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德军士兵后来回忆:“我们睡在雪地里,早晨醒来时,发现身边的战友,已经冻成了冰块,他们的脸上,还挂着死前的表情,痛苦和绝望清晰可见,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
在更靠近前线的部队中,饥饿和寒冷的双重夹击,摧毁了士兵的意志。
由于苏联的“坚壁清野”策略,德军的后勤补给线彻底瘫痪,粮食运输不及时,很多时候,甚至根本送不到。
士兵们靠啃冻硬的马铃薯充饥,开始吃冻死的战马。
等这些资源耗尽之后,他们便只能忍饥挨饿,曾经纪律严明的士兵们,开始偷偷潜入附近的村庄,试图从平民手中抢夺食物,这样的冒险,往往换来的不是食物,而是苏联游击队的伏击。
德军的指挥官,对此也无能为力,高层在柏林坐镇,命令前线“必须死守阵地”。
可是这些命令,对陷入困境的德军来说,毫无意义,上至高级指挥官,下至普通士兵,都被困在这片冰冷的荒野中,像一群等待被消耗掉的棋子。
让德军感到崩溃的是,苏联人的反击,开始变得越来越猛烈。
红军在莫斯科集结了庞大的兵力,不断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苏联的游击队,频频在德军的侧翼和后方发动袭扰。
德军一边要防备寒冷的侵袭,一边还得应付接连不断的战斗,再坚韧的士兵,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拖垮了。
到1942年初,莫斯科战役,基本宣告结束,德军没能占领莫斯科,被迫全面撤退。
这个冬天,让德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几乎覆没,大量士兵非战斗减员,士气更是跌至谷底。
莫斯科的冬天,成了德军“闪电战”终结的分水岭。
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至少有十万人,因为寒冷和缺乏补给,冻死或饿死。
更多的士兵因为冻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再继续战斗,德军原本引以为傲的战斗力,被严寒和恶劣环境彻底摧毁。
苏联人的坚壁清野策略,功不可没。
这一策略让德军在战场上,丧失了基本的资源,也迫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德军明明拥有强大的机械化军队,却被困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连一点取暖的木材都找不到。
苏联的游击队,更是在背后切断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只能靠现有的资源,苦苦支撑。
斯大林在得知莫斯科守住后,松了一口气。
对红军说:“这一仗,苏联的冬天帮了我们的大忙。”的确,严寒是自然的武器,更是苏联人精心设计的一部分。
通过坚壁清野和游击战术,苏联将德军的机械化优势完全摧毁,让这支不可一世的军队,尝到了有史以来大的失败。
这场战役之后,德军再也没有恢复元气,他们的闪电战策略,在苏联遭遇了彻底的挫败,战争的主动权开始转向苏联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