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上,枪林弹雨中,一位女战士只开了一枪,击毙一名敌人,却因此荣获一等功。
她是谁?这一枪背后,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一切还要从她的军旅生涯开始说起。
解秀梅,十几岁就加入了村里的剧团,唱歌跳舞样样拿手,成了村子里的“小明星”。
好日子没过几年,战火烧遍了北方,家乡也没能幸免。
村里常有解放军宣传队路过,年轻的解秀梅,听着他们讲革命故事,心里羡慕得不行,1948年,主动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成了一名文工队员。
起初,解秀梅的任务就是演出,给部队战士唱歌跳舞,鼓舞士气。
她的歌声,在无数战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总是嘻嘻哈哈,活得像个开心果。
可在心里却藏着点不甘心——她不想只在舞台上,想去战场上,为国家真正出一份力。
机会来了,1951年,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解秀梅所在的部队,要选一批人去朝鲜,她报了名。
有人劝她,说:“小解,你是咱们的文艺骨干,别去前线冒险。”
可她不听,笑着回了一句:“我不能光唱歌,我还想真刀真枪干点事儿呢。”
到了朝鲜,战争的残酷比她想象得更甚,大雪封山、天寒地冻,炮火昼夜不歇,作为一名女兵,主要任务是照顾伤员,送弹药,还有进行文艺宣传。
解秀梅常跟战士们一起爬山涉水,搬东西、挖掩体,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
有一次,她们行军十几公里,部队好多人扛不住了。
解秀梅却硬撑着,把自己的水壶递给其他战友,还主动帮一名体力不支的男兵背行李。
到了休息点,大家都倒头睡了,解秀梅还在给大家分发干粮。
战士们打趣她:“小解,你这么拼干嘛?文工队员就别逞能了。”解秀梅嘿嘿一笑,说:“我是志愿军,干啥都行。”
战场上的日子,让解秀梅告别了曾经的舞台生活,再也不是那个,穿着花裙子唱歌的小姑娘了。
1951年的冬天,朝鲜的天气冷得让人发抖,冰雪覆盖了整个山头。
解秀梅所在的部队,被安排在一个手术所附近,主要负责照,顾伤员和维持后勤。
手术所的环境,说不上有多艰苦,简直是惨不忍睹。
几张木板拼成的手术台,几盏昏暗的马灯,就成了伤员们最后的希望,伤员多,医生少,解秀梅常常一边端着血水盆,一边还得帮医生递剪刀、棉布。
让人揪心的,是那些从战场上抬下来的重伤员,有时候伤势太重,医生也救不回来。
每当这种时候,解秀梅总是咬着牙,强忍住眼泪,继续忙碌。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战士腿部重伤,冻得发紫,解秀梅一边用手捂着他的手脚,一边对他说:“咱不怕,坚持住!等雪化了,我还带你去山上打松子。”
小战士咧着嘴笑了,可眼泪却止不住往下流。
就在大家以为危险的敌人,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天上的轰炸机,却成了真正的死神。
一天清晨,敌机突然出现在,手术所的上空,几颗炸弹落下,掀翻了营帐。
手术所里瞬间乱成一片,到处都是浓烟、火光和哭喊声。
解秀梅当时,正在帐篷外洗血布,听到爆炸声,猛地冲进火海,先是用毛巾捂住口鼻,硬扛着烟熏火燎的刺激,挨个检查那些重伤员的情况。
看见一个战友躺在床上动不了,全身是血,眼里却满是恐惧。
解秀梅二话不说,弯腰把他背起来,一步一步往外挪。
外面的炸弹,还在不停地爆炸,火光几乎照亮了整片天空,背后汗水直流,脚下的靴子早已烫得发软,可她死死咬着牙,不停地走。
敌人的机枪扫射声从头顶呼啸而过,解秀梅感觉肩上的战友,微微颤抖了一下,轻轻地说了句:“谢谢……”
解秀梅把他送到了安全地带,顾不上喘口气,又冲回了火场。
有战友后来回忆,说他们看见解秀梅,从火里冲出来的时候,整个人的头发和衣服都烧焦了,身上还有好几处擦伤。
可她却笑着喊了一声:“还有谁没出来”?
那一天,解秀梅背出了三名重伤员,自己却累得瘫在了地上。
11月30日,天刚蒙蒙亮,解秀梅所在的手术所,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山林中,传来零星的枪炮声。
伤员们或是昏迷,或是虚弱地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等待转移到后方,更安全的地点。
空中忽然传来轰鸣声,敌军的侦察机盘旋了一圈,紧接着就是轰炸机的袭击。
一枚炸弹在手术所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掀翻了几个帐篷,许多伤员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就再次陷入危机。
敌人的飞机扔完炸弹后,又开始俯冲扫射,企图摧毁一切生还者。
手术所的医生和护士们,拼命护住伤员,许多人直接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弹片和火光。
解秀梅从一片废墟中爬起来,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倒下。
顾不上多想,扯起一块破布,把脸上的血和灰擦干净,立刻开始寻找,还能行动的战士。
解秀梅发现一位重伤员——李永华,正躺在被炸毁的手术台旁,半边身子被木板压住,腿部鲜血直流,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李永华似乎已经失去了意识,嘴里还在不停地喃喃着什么。
解秀梅咬紧牙,冲过去,一点一点把木板抬开,用尽全身力气把他扶起来,背到自己身上。
刚刚站起来,就听见一阵密集的枪声打过来。
原来,敌军的侦察兵已经潜伏到了附近,对伤员和医护人员展开射击。
解秀梅没有武器,只能凭着本能,左躲右闪,拼命找掩体。
背着李永华,几次险些摔倒,每次都咬牙撑住,死也不放下背上的战友。
就在这时,解秀梅突然感觉到,肩膀一阵剧痛,回头一看,是一名敌军狙击手正对准他们开枪。
眼中闪过一丝狠劲,把李永华安顿到一块石头后面,迅速从腰间拔出一把手枪,这把手枪是她在行军时,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拿下来的,一直没用过。
解秀梅躲在一棵树后,屏住呼吸,盯着远处的狙击手。
她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机会,子弹只有一发,如果这一枪不中,和李永华可能都活不了。
狙击手还在一步步靠近,解秀梅的手有些发抖,眼神却越来越坚定,心里默默数着距离,直到那个身影进入射程。
解秀梅猛地站起身,瞄准、开枪,一声枪响,敌军狙击手应声倒地。
手枪从她的手中滑落,一屁股坐到地上,半天都喘不过气来,李永华听到枪响,勉强睁开眼,看到解秀梅满身是血,还以为她已经撑不住了。
吃力地开口说:“解姐……你别管我,快走……”解秀梅狠狠瞪了他一眼,骂道:“闭嘴,老娘才没那么容易死!”
解秀梅强撑着站起来,又把李永华背回身上,跌跌撞撞地走向安全地带。
那一天,解秀梅用仅有的一颗子弹,救了一个人,也救了自己。
几天后,解秀梅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连队,战友们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拼命三郎”,还有人开玩笑,说她简直比男兵还厉害。
部队的领导听说了她的表现,特地召开了一次表彰大会。
在会上,解秀梅被授予“一等功”,成为抗美援朝中唯一一位,获得这项殊荣的女战士。
朝鲜政府,也为她颁发了“国旗勋章”,这是当时的至高荣誉之一。
1952年,解秀梅作为志愿军代表回国,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解秀梅穿着干净的军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有人问她:“秀梅,你当时背伤员、开枪的时候害怕吗?”她想了想,笑着回答:“害怕啊,谁不怕死?可要是我不干,那谁干?”
回国后,解秀梅转业到地方工作,一辈子都很低调。
她从来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荣誉,连自己的孩子,都很少听她提起那些往事。
1996年,解秀梅因病去世,享年66岁。
直到她去世后,很多人才通过老战友的回忆,慢慢了解了她的英雄事迹。
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芳这个角色,正是以解秀梅为原型塑造的,每当银幕上那熟悉的歌声响起,总有人会想起她——那个在战火中只开过一枪,却成就了一等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