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史册的英雄壮举——四战四平

昕瞳看历史 2023-03-19 12:44:01

四平市之所以被称作英雄的城市,缘起于自古以来四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处在沈(阳)长(春)铁路、四(平)梅(河口)铁路和四(平)洮(南)等铁路的交会点,是通向东西南北的咽喉要道,又是全中国著名的粮食集散地,而历代兵家交战首要战略是“人马未到,粮草先行”,要控制东北地区,必须先控制四平。

基于攻打四平战役的这些重要因素,在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上记录着当年四平交战时,国共双方都派出了较强的军队战将——杜聿明和林彪。这两个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又都是赫赫有名的军队将领。两位将领在新中国黎明前夕——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东北大地上拉开了决定两军胜负战役的帷幕。通过四战四平的艰苦争战,写下了中国的解放战争的悲壮诗篇:“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斗之惨烈、伤亡之重、影响之广,在中国解放战争战场上两军交战的场景是空前的。可见“四战四平”发生的重要程度在解放东北的战略中具有何等重要了。

一战四平

第一次大战役是四平解放战。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全面对日作战。8月1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吕正操部、张学思部、万毅部、李运昌部挥师出关,对日伪军队作战,坚决收复东北。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派干部、军队陆续开赴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到了11月,中国共产党已有10万余军队、2万干部到达东北。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确定了占领并独霸东北的战略。他们在美国帮助下加紧从大西南往东北调兵。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国民党陆续派接收大员进入东北各城市,建立国民党各级政权。

1946年1月8日,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率近百名官员到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刘翰东任辽北省政府主席。上任后,他四处网罗伪满残余武装和土匪、地主武装,做接应国民党主力部队并长期统治四平的打算。3月13日,驻四平苏军全部撤离四平。开赴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达20余万人。即以沈阳为基地,分两路向本溪和四平方向同时大举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配合当时的和平谈判,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离后,很快由道东攻占四平,首先控制了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东北民主联军于3月15日攻占了四平西郊飞机场,3月16日晚围城。

战斗于17日凌晨2点打响,激战10个多小时战斗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全部被俘或被歼(活捉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在部署西满军区迅速夺取了战略要地的同时,东北民主联军缴获了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战马700匹,以及大批军用物资。这就是所谓的一战四平。

二战四平

第二次大战役是四平保卫战。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和七十一军——国民党的王牌军之一,率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我军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国民党军队连续攻城9天,毛泽东秘电指示林彪:“化四平街为马德里……”(在人类战争史上,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交战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从而坚定了林彪固守四平、血战四平的决心。

5月15日,两军又开始了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集中了10个整师的兵力开到四平前沿阵地。国民党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梁华盛亲临前线指挥,部署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进攻。其左部兵团在四平以西和西北的八面城、梨树方面进攻;中部在四平西南近郊进攻;右部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进攻。5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向民主联军西南、东面阵地狂轰滥炸,采用人海战术成营、成团地进行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两个团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我东北民主联军击退。5月15日下午,新一军之五十师以10倍的兵力向258高地进攻,进占该阵地。

16日,国民党军又向四平东南331.5高地强攻,经过一天的激战,民主联军顽强奋战,击退了7次进攻,毙伤国民党军600余人。国民党出动坦克冲锋、用大炮轰击,民主联军阵地和大部分火器被击毁,阵地失守。

17日,国民党军在空中用飞机疯狂扫射轰炸,在地面用大炮狂轰滥炸,并以坦克为掩护又向塔子山阵地突击冲锋。民主联军战士冒着猛烈炮火,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敌军12次冲锋。

5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正当两军攻守战最激烈时刻,国民党新六军在10余架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突然杀了出来(国民党新六军也是国民党王牌军之一,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而且还在印度接受过现代化战争训练,并拥有最齐全的美式装备,战斗力十分勇猛强大),从东、南、西三个方面集中全部炮火再次猛轰塔子山阵地。尽管坚守山头阵地的民主联军指战员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但是此时的林彪也不得不做出放弃四平的决定,否则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四平保卫战也将功亏一篑。于是,守城部队于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至此,历时32天的轰动中外的四平保卫战结束,双方伤亡惨重,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6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

三战四平

第三次大战役是四平攻坚战。这次战斗更惨烈,几乎使全城整体化为废墟。1947年6月11日外围战斗打响,西满纵队一师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全歼国民党七十一军运输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共600余人。

6月13日,第一纵队二师四团二营攻占国民党军新立屯据点。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决定从铁路西市区重点突破进攻。

6月14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发起总攻。

15日早2时30分,一纵队第一师从海丰方向突破防线。15日晨突入市区的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师并肩作战,开始了纵深战斗。

16日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四平西北面突破国民党军二麦路防线。

17日,攻城预备队投入市区作战,进城后采取一个营打一个街的办法。

19日第一纵队一师因伤亡过大,撤出四平。

20日,民主联军攻破国民党军核心守备区,占领国民党军部。国民党军城防总指挥陈明仁逃至路东,核心守备区指挥官陈明信被俘,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全部为东北民主联军占领。

21日,六纵队十七师同一纵三师配合,从四平市南桥洞一带突入路东市区,攻破路东市区国民党军重要支撑点天主教堂外围据点。同日,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从天桥北侧向康德火磨方向突击严重受阻。国民党军在地上撒了一层黄豆,民主联军战士冲锋时脚踩黄豆极容易摔倒,国民党军趁机扫射,民主联军伤亡甚重,多次突击均未成功。

23日,西满纵队一二两师奉命撤出战斗,准备南下打援。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和十八师也投入了四平攻坚战。四平战斗改由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统一指挥。是日晚,西满纵队一师师长马仁兴牺牲。

25日,一纵队三师攻占国民党军重要据点天主教堂。国民党军残部被压缩在晓东中学、油化工厂一带顽抗,路东市区一半以上被民主联军占领。

28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调集了9个师增援四平部队,解四平之围,29日,国民党军9个师增援四平,最后关头,四平城内混战更是异常激烈。双方互相刀砍枪刺,甚至用拳头牙咬进行肉搏。到了夜间,四平市上空飞满了照明弹犹如白昼,被燃烧弹和炮火击中的民宅熊熊燃烧,火光与照明弹此起彼伏,光亮映照着满街残肢断臂的尸体,横七竖八铺满了路面,到处流淌和喷溅着的鲜血,黑红黑红地集成了一片又一片黏得人踏上去就迈不动脚步。东北民主联军遂奉命于6月30日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因林彪战术失误而失利。战后,林彪曾经向组织作了自我批评,将这次战役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自己。这次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这次作战,捣毁了国民党军数百个集团工事、上千个碉堡。

四战四平

第四次大战役是四平收复战。1948年3月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开始外围战斗,集中力量扫清四平守军的外围支撑点。各部队分头进攻,先后攻占了海丰屯、徐家窑、新立屯飞机场、师道学校、红嘴子,东门外地堡群以及城北制高点三道林子,到3月10日国民党军外围支撑点全部被我军肃清。

3月12日7时40分,总攻开始。第一纵队从西北、正北两个突破点向城里攻,第三纵队从东北、东南向城里攻,第七纵队从西南往城里攻。8时许,三个纵队相继突破国民党军之防御堡垒,攻入市内。突入路东的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采取迂回穿插战术,把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打乱,随即组织部队连续发起猛攻。激战至深夜国民党部分残兵缩到两个据点。

3月13日晨,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重新组织和准备,对国民党军残部发起最后猛攻。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炮火轰击下,国民党军残部很快投降。7点整战斗全部结束。这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1.9万余人,其中生俘1.56万余人,毙伤3780人。缴获各种炮216门,机枪461挺,各种枪支9688枝,各种炮弹1.1万发,子弹77.9万发,手榴弹7474枚,火车头30辆,车皮500节,汽车85辆,骡马1651匹,电台23部,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人民解放军伤亡4931人。

四平在经历了四场战火洗礼之后终于获得了安宁。谁能想到在这四次作战中,国共双方竟然投入兵力达94万余人次,总作战时间耗费了63天,双方竟不惜投入精兵良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战役中,以总计伤亡4万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军6.8万人,呜呼哀哉。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