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事事争第一,爱发脾气,怎么引导?干货来了

迷彩的星 2020-07-10 12:42:53

孩子各方面都想争第一,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获得成就感。输了的时候就开始发脾气。想赢这是好事,可以让孩子有上进心。但是我们也会担心他过于在乎“赢”这这个结果,担心孩子输不起。

孩子刚开始有竞争意识,但还不了解输赢的关系,把握不了那个度。出现这种情绪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长的引导,孩子就能坦然接受输赢这件事。具体怎么引导呢?

一、孩子出现竞争意识是一种自然过程,不需要过于焦虑。

猫仔几个月前4岁的时候开始有竞争意识。在外婆家跟表哥什么都要争第一,爬楼梯要第一,洗手要第一,跑步要第一,第一就非常开心,不是第一就发脾气。刚开始出现竞争意识,这种表现可以理解,但看着他每次发脾气也会有一点担心。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好。后来回家接触小朋友机会少,在我们面前也没表现得太多。就没怎么在意了。

二、孩子发脾气时该怎么做。

发脾气,是孩子内心冲突不知道如何化解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情绪不分好坏,是一种自然流露,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让别人了解自己。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处理。

1、家长需要接纳他的情绪,不能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孩子更加抗拒;另一种是暂时压制了孩子的情绪,但孩子以后会从别的途径释放。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不利于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也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大人偶尔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可以理解,如果长期如此孩子以后碰到事也不会跟大人倾诉,而可能用其他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他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无法趋于成熟。

试想一个大人碰到问题时,我们也会找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发泄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希望周围的人认可自己的情绪,默默陪伴,而不是否定和制止?等你发泄完情绪,自己就会思考解决的办法,今后面对难题也有了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孩子还缺乏自己处理问题和情绪的能力,甚至不能准确表达,更是需要大人的理解。

2、可以先过去抱抱他,帮助他说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现在有一些难过”。让他知道妈妈是理解他的,他的情绪是可以存在的。然后诱导他说出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比如有一次猫仔喜欢一张画有熊的图纸,但被他之前拿来玩别的剪碎了,现在说想那只熊了。我过去抱抱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和那个熊玩是不是。”“是。”“那他已经被你剪烂了,我们看看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好吗?”想了想:“妈妈我想到了,你帮我再画一只熊,然后我再涂上颜色。”

3、发脾气时不要跟他讲道理,这样会激起他更大的愤怒。大人静静的在旁边给他时间发泄。这是他负面情绪消除最快的方式。等孩子发泄完了,心情好了,可以告诉他下次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更好。

人在有情绪时是没有办法正常思考的。劝说、责备都会加长孩子哭闹的时间。

昨天上视频网课,在电脑上还有另一个小孩。两人跟读或做题对了得星,每次得星猫仔就开心的说,我赢了!课上完了,另一个小朋友得星更多。猫仔问我:“我赢了,妈妈,是我赢了吗?”当我告诉他真实的情况,整个人马上就不好了,开始烦躁发脾气。

我告诉他输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有预习,我们今天没有预习,或者是别人的基础比较好,之前有学过。输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这个时候完全听不进去。说:“我不学了,我明天再也不学了。我今天不跟小鱼(APP图标是条鱼)玩了”“我明天不去幼儿园了”。

见他这种状态,我也不劝说了,静静的等着他发泄完情绪。

过了大概20分钟,跑过来抱着我:“妈妈,是不是小鱼会想我的?”“会啊,你想跟它玩了吗?”“嗯。”……

4、发脾气哭闹的过程也是孩子接受现实的过程。所以不用急着去阻止哭闹。孩子哭闹,大人一开始难免焦虑,有些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甚至觉得男孩子就不应该流眼泪,总想要快点制止。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以暴制暴。还有另一种,在孩子发脾气时急于转移注意力以达到阻止哭闹的目的。

比如隔壁家孩子发脾气时,孩子的奶奶会用其他东西逗他或是答应给他买好吃的来转移注意力。结果孩子短时间可以转移一下,后面情绪依然存在还是哭闹。转移注意力可以用于孩子发脾气尾声时,比如孩子发泄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说我们来一起拼积木吧。这样可以快速转换他的心情。买东西这种就不合适了,不仅情绪得不到解决,还会引发新的问题——过度满足,以后孩子还有可能以发脾气为要挟来达到买玩具的目的。或是错误的以买玩具的方式安抚自己的情绪。

三、在相应场景中去引导孩子效果最好。

又过了一会,猫仔跟我玩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你看,有时候你赢,有时候妈妈赢。每个人都有输和赢的时候。输的人也很了不起,因为接受输更需要勇气。”“嗯,我跟学校的队友玩的时候也是有时候我赢,有时候队友赢。”

第二天放学回家,“妈妈,我今天要赢队友。”“好啊,想赢的话那我们一会提前预习吧。想得第一就需要努力多练习。”“好啊!”上课之前带他做了预习,上课的时候也比昨天认真。一得星就在那说“我赢了。”课程结束后问我:“妈妈,是我赢了吗?”“没错,今天你赢了。”猫仔高兴的在屋子里跑圈。我问他:“昨天是谁赢了?”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别的小朋友赢了,我输了。”此时,我知道他已经可以接受“输”这件事情了。

“妈妈,我明天还要赢,是不是要努力才可以啊?”“当然罗。”“那我明天要更努力!”

猫仔现在明白想赢需要努力练习。也输得起。尽管更好的接受输赢还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

0 阅读:7

迷彩的星

简介:喜欢看书与写作,留下思考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