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去世四周年,群众自费建造庙宇供奉,引发网友热议

曲看世界 2025-02-18 09:13:55

袁隆平爷爷堪称被封神一般的存在,在民间各地,人们纷纷为他立庙,将他虔诚地供奉为神农帝君,祈求能够风调雨顺。那些在民间被封神却最终失败的人物,大多是生前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而袁爷爷即便是以朴素的金身形象被供奉,也丝毫不为过。初看震惊,细思却泪目。这位让中国人端稳饭碗的老人,在离世四年后,竟以这样的方式“归来”。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我想说:这不是造神,而是人民最朴素的感恩与敬意。

上世纪 60 年代,那是一个物资匮乏、许多人都在忍饥挨饿的时期。这个总是头戴草帽、挽着裤腿的湖南人,日复一日地泡在水田里苦苦寻觅。当时,旁人都嘲笑他傻,一个堂堂的大学教授,竟然天天在地里埋头种地。然而,他丝毫不在意那些嘲笑与质疑,硬是从上万株稻穗里成功找到了那株天然杂交稻。就是这一发现,从此为粮食增产开启了崭新的大门。

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亩产量从最初的 300 公斤一路飙升到 1000 公斤,凭借这一伟大的成果,多养活了中国整整 7000 万人。哪怕到了 90 岁高龄,在炎炎夏日里,这位老爷子的衬衫口袋里总是揣着放大镜。他坚定地说道:“电脑里长不出水稻,实验室里种不出庄稼。”这位曾站在国际大奖领奖台上的科学家,最为骄傲的时刻,却是当农民亲切地称呼他为“米菩萨”。在非洲的广阔稻田里,种植着他研发的海水稻,全球四十多个国家都在运用着他的技术。他曾说:“这是给全人类的礼物。”

他离开我们之后,长沙市民在雨中自发为他送行,有人怀着深深的敬意把稻穗放在他的墓前。天上或许没有神,但人间曾经有过袁隆平。他那无数次弯下的腰,有力地撑起了中国人挺直的脊梁。等我们渐渐老去,跟小辈们讲述时,可以无比自豪地说:“你们口中的神我曾经见过。” 每每想到这一幕,心中的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

0 阅读:3

曲看世界

简介:发布所见所闻,分享所听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