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心血来潮,低调豁免中国部分关税,美媒:美经济衰退不可逆

汽车动态评测 2025-04-14 17:58:10

企图占小便宜却反遭损失,得不偿失!

此语精准描绘热衷于挑起“关税战”的特朗普,极为贴切。

特朗普擅长扭曲事实,能将负面说成正面,他仍坚决地将再次发起的“关税战”称为“为美国好”,表现得如同一个固执的辩论者。

特朗普在短短48小时内即遭事实反驳,颜面尽失。

昔日对华征收145%关税之举何其可恶,现今对华豁免千亿关税之行径便显得多么荒谬。

为何此次未单独排除中国?特朗普的真实意图究竟为何?

特朗普凭冲动行事,工作作风捉摸不定,态度古怪。这种风格与其在关键时刻的180度转弯行为相吻合,解释了其决策突变的原因。

特朗普“关税态度”的转变,与美媒指出的“白宫让步”及“美国经济衰退”事实紧密相关,但他坚持不愿承认这些即将面临的严峻现实。

高调实施加税政策,同时低调推行税收豁免措施,两者并行不悖,旨在平衡财政收支,确保政策调整既有力又灵活。

“对等关税”实施一周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波及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无论盟友、弱小国家还是对手,均视为不祥之兆。

六年后,特朗普再次高举关税手段,严重扰乱贸易全球化经济链,以此实现其一贯推崇的“美国优先”政治目标。

原计划7天后生效的“对等关税”在正式实施不足24小时后,特朗普态度骤变,深夜在社交平台发表言论,摒弃了先前的强制执行立场。

75国在关税政策宣布后,即向美国官方求和。尽管白宫明确“谈判”与“执行关税”分开,这些国家态度始终如一,未有改变。

鉴于这些国家表现良好,美国决定给予其90天关税豁免,但期间仍需执行10%最低基准税率,此举旨在为双方谈判赢得更多时间。

美国此举除维护本国利益外,意在关键时刻展示“区别对待”,明显针对中国,警告中方若与之对抗,将面临关税惩罚的不断升级。

首波“低调豁免”中,中国被单独排除。美国因中国反击而加剧行动,进一步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45%。

美国借关税挑衅中国底线,意图迫使中国让步,但对擅长“持久战”的中国政府而言,此举不可能使其乖乖低头。

但特朗普应铭记,首任任期发动中美贸易战,终未改变徒劳无功的结局。尽管施展所有手段,中国此次将采取对美加征125%关税的反击措施。

特朗普对此极为不安,仅隔两日,便再次对“对等关税”政策进行了调整。

特朗普最初欲对所有进口美商品加征“个性化”关税,现却将手机、电脑、芯片等20种智能电子产品排除在外,低调实施豁免,此举目的何在?

中国,尽管以往频遭针对,但仍被纳入豁免清单之中。

尽管各国已无需承担10%的最低基准关税,但中国仍需支付特朗普初期对华加征的两轮共20%的关税税率。

特朗普此举令多国不解,美国商务部负责人称其为“暂时性”,表示电子产品关税减免将调整至半导体领域。

不可否认,特朗普两次低调豁免,显得虎头蛇尾,此举似因预感失算却不知如何收场,实为被迫之为。

美国经济正经历衰退阶段,各项经济指标显示增长放缓,市场活力下降,表明国家经济正处于不景气状态。

整日坐守白宫,妄图等中国来电,至今徒劳无功,仅获中方“不予回应”的答复,期望早已落空。

特朗普的即兴举动导致盟友不愿并肩,更遑论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选择保持距离。

“奉陪到底”乃中方坚定立场,但与特朗普无休止周旋实乃浪费时间之举。故此,不如任其“懂王”自乐,更为明智。

尽管特朗普重振美国制造业、促其回归本土的决心坚定,但现实严峻,不应采取“关税战”手段来实现这一初衷。

无论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还是基于美国自身利益考量,此举均显不明智且不可行。

从经济全球化分工看,中国生产零部件非因劳动力廉价,实为关键技术所驱。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美国企业却未选择,原因即在于此。

从美企利益考量,对华征145%关税近乎“贸易禁运”。若中国掌握关键技术,美企需付双倍代价,这对美贸易企业将是沉重打击。

对等关税引发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美国金融市场崩溃,国债遭大量抛售,这是特朗普在关键时刻调整关税规则的重要原因。

近日,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经济专家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回应美国经济是否衰退提问,明确表示“大概率会发生衰退”。

此轮关税战导致养老金减少、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生存艰难,皆因关税冲突与贸易争端。美国政府需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方能切实缓解当前紧迫局势。

重振美国制造业需稳步进行,初期不宜过急,应基于国内外市场情况,制定符合本土利益的决策。

若一味追求政治目标,忽视经济手段,终将被市场反噬。经济霸权主义滥用不同于政治霸权,最终结果只能是自食其果。

0 阅读:0

汽车动态评测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