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卖了两套房,一套比现在的市价多卖了8%,一套溢价了10%。
两个相交多年的朋友,都想卖了手头的二手换新房,机缘巧合,在年前这个淡得不能再淡的淡季,不但房子顺利卖出去了,还比眼下的市场行情多卖出了一丢丢。
很不容易了。
他们满意,我也开心。
当然是义务的。
朋友帮忙。我也没有卖房这个业务。
真心觉得,跟买房比起来,眼下要顺利把房子卖出去,真的是一件糟心又遭罪的事。
那么,怎么做到顺利把房子卖出去呢?
1先说大的方法论。
当然以下这些方法可能很多你都听过,差别就在于实际的操作:
怎么去收集信息,收集之后怎么判断真伪,怎么利用中介门店的力量让他们多推自己的房源等。
1、掌握小区的整体情况,包括日均/周均/月均带看量,挂牌和成交的量价情况
现在卖房,已然不能只关注基本面了,最简单的,也得每周每天扫一下自己这个小区的情况——
小区的整体带看量和成交情况怎样?

比如这个小区,1月的成交均价比12月还涨了10个点,但成交量和带看量都大幅下滑,跟1月份是春节前的节点有关,传统淡季。

1月的降价房源比涨价房源多,说明依然是买方市场。
但降价房源环比少了60套,还有房源持续涨价,说明业主心态在变化。
当然也可能忙着过年去了,没空调价。

因为是春节前,看房人数断崖式下滑很正常,情况特殊,不具有参考性。
但要跟踪的数据,大概如此。
同时,把小区放在所在板块来看,跟板块的带看相比,自己所在小区的带看,属于活跃的,还是不太有人关注的?
成交周期和价格处于板块的什么水平?

2、冷门盘VS 标杆盘,根据你的小区属性“做功课”
如果自己的小区是板块的冷门盘,连带看都不活跃,可能得花更多心思去“扫街”。
如果小区本身就是板块的热门盘标杆盘,那么就得了解下与自己同户型的竞品房源的挂牌价和带看情况——
同户型其他业主最近有没调价?涨了还是降了?
顺便跟中介打听下邻居为啥调价,据此判断这情况是个例还是有踩踏出货的趋势?
如果是踩踏,有没可能几个月后改变供需结构?目前的政策环境下,供需结构如有调整,后续的价格空间多少会有所抬升。
还有,你的挂牌价在小区处于什么水平?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小区里挂牌最高的那一档,也不要成为拉低整个小区房价的人。
极端高价和极端低价都是在掩护别人出货,绝对不利于自己卖房。
以及,自己这套房的带看量,最近一个礼拜最近这个月在小区处于什么位置?
3、掌握买家+竞品房源的情况,自己这套房的卖点和买家眼中的瑕疵怎么解决?
看自己这套房的人,还看了小区的哪些房源?
这些房源的价格多少,装修怎样?
看过小区这些同户型房源的买家,最后看中的是哪几套?
这些房源打动他们的点分别是什么?他们介意的点又是什么?
如果自己跟竞品房源的挂牌价格差别不大,但看过的人都觉得别人装修好一些,那么你可能需要花一点小钱去提升一下自己房子的“眼缘”,比如:
花几十上百块定制一个有垂感的落地窗帘;
买几幅提升整个房间品味的大中型挂画,摆放在餐厅、厨房、客厅的合适位置;
换几盏明亮的灯或灯泡、LED灯带,提升房间的采光;
在打开房门一眼就能看见的公区环境里,摆上几盆大型的落地植物,比如很适宜广州气候的龟背竹,喜阴又不用时常浇水,很易存活,来增添整个房间的生气;
甚至,借用一些闲置的实木的、有质感的博古架等,摆放在房间里,回头等房子卖出去再还回去。
要的就是买家进屋第一眼的感觉,要能在一众竞品房源中迅速脱颖而出。
博古架之类的软装回头拿走都是正常的,这些可以后面再谈。
4、边租边卖更划算,还是只卖不租更好?怎么算这笔账?
又如果——
你的装修好,但价格更贵,竞品房源算上重新装修的钱也比你的便宜,你就要考虑调价。
如果你不想再降价,目前的市价已经低于心理预期,要么就先租出去换流动性,等市场回暖再重新放卖(先租不卖,不是边租边卖);
要么考虑拉满中介费,并增加一些实物奖励,比如成交送个手机或平板之类的,尝试通过中介的重点推介,去匹配到价格相对没那么敏感,但对房源属性特别在意的小众买家。
顺便说一句,当前这个市场行情,如果真心想卖,尽量不要边放租边卖房,虽然这看上去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但实际上租客对看房的配合程度,对房源本身的维护程度,都会极大影响买家实地看房时的观感。
要想卖,就要破釜沉舟,把房子空出来,方便中介随时带看,多花心思跟中介沟通,根据看房时买家提出的诉求及时去打理和调整房子的问题。
如果觉得工作太忙,没太多时间精力去管,只能丢给中介处理,那大概率在经过了很久之后,你还是会发现——
怎么我的房子还没卖出去?
5、一定要搞好跟中介的关系。
很多人卖房,一开始对接中介电话是很烦躁的。
总是有中介不断打电话来问你的房子卖出去没?现在调价了没?卖多少钱?有个客户要买多少钱能卖?
问得多了,房子依然没卖出去,中介就成了那个卖不出去房子还不断打扰你工作的人。
尽管把房子挂出去了,但实际沟通起来,很多人总是不自觉地消极配合甚至抵抗——
我今天很忙,没时间过来面谈。
等下次我有空再处理吧。
我在忙,晚点再联系。
……
要知道,中介现在有大把房子可以推,如果他觉得这个业主不好沟通,他大可以去推同类型其他房源。
要想房子更顺利的卖出去,跟门店中介的关系要搞好。这样前面那些问题,他们才会尽可能跟你说实话。
门店中介是撮合成交的,他们最终目的跟你一样,是把房子卖出去。
他们会利用对买卖双方的信息差,一边打压卖家的预期,劝你不断降价,一边拉高买家的预期,劝买家再加点。
但是!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中介会更多的去PUA卖家,尽量讨好买家——
“现在这个市场,有人看就不错了,更别说有人还价!”
“要珍惜每一个愿意出价的客户啊,错过这次还不知道下一个人在哪儿呢!”
等等诸如此类,正在卖房的朋友,一定亲身感受过中介来询价时的这套话术。
当然,也可能根本没人还价,他们也就是时不时来探一下你的心理底价,顺便打压一下你的预期。
少数中介可能还想做做ABC单,但大多数中介也就做下预期管理,后面真有人想买时,这些前期工作做到位了,方便他们快速成交。
2所以,想把房子卖出去,要怎么科学的跟中介打交道?
可以先回到前面提过的一个词:
扫街。
前面我说,如果自己的小区是板块的冷门盘,连带看都不活跃,可能得花更多心思去“扫街”。
啥是扫街?
方圆1公里内的所有中介门店,全部走一圈。
无论是贝壳和链家直营,还是德佑、住商、21世纪不动产、乐远等贝系的加盟品牌,甚至非贝系非连锁,只是小区附近做着街坊生意的小中介门店,或是夫妻店的那种,都可以走一圈。
一个一个去聊,找店长,找门店的销冠,花几天时间,坐下来跟他们仔细聊。
他们通常会跟你讲讲目前的市场行情,当然大多数人都可能跟你说你挂牌价贵了,最近成交的情况可能不如你预期的理想……
但通过全部走一圈,你就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话术来交叉比对,甚至可以用他们跟你打信息差的那一套,去跟不同的中介讲不同的人告诉你的信息,看他们分别会怎么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一轮深入的系统的“扫街”,尽可能完整的收集到当下关于你所在小区的所有信息,除去其中拉低你预期,煽动你焦虑的那些无效信息,通过跟不同的中介反复确认同样的问题,不断进行信息比对的方法,你就会对目前你要卖的那套房,大概的市场行情有个非常具体和系统的了解。
你说,我卖个房,至于弄这么复杂这么麻烦吗?
至于。
真的至于。
正在卖房的朋友们,如果你觉得你的房子特别难卖,还价的人都特别少,甚至看房的人都少,而隔壁邻居的情况比你要好,一定是有原因的。
现在的行情下,没有什么成交是容易的,除了你运气真的特别好,你房子真的特别好。
我今天说的所有方法,适用于每一个觉得自己的房子很难卖,更难卖个好价钱的朋友。
3很多人问我,现在能把房子卖出去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降价?
不是很多人都说,只要价格降到位,就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吗。
如果还没卖出去,那一定是还没降到位。
其实并不是。
设想一下,你的房子挂500万,你现在的心理底价是460万,这时候一个买家上来就说,我预算只有465万,还要留些装修费呢,465万,可以就马上签约。
你一口答应:行。
这时买家心里就犯嘀咕了:咦?怎么一还价就答应了?是不是我把价还高了?
然后买家就会想方设法再挑出一些毛病来,然后告诉中介,不行,465万还是贵了,或者找个理由说,我跟家人商量了,他们觉得贵了。
尽管很有可能,买家此前告诉中介的底价,是470万。
当然这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例子。
买家还的价,刚好在卖家的底价之上,买家的心理价位,也刚好在卖家能接受的心理价位以内。
现实的情况很可能是,还价也好,买方的心理价位也好,都一再突破卖家的底价。
但我要说的是,一味降价而不讲究方法,有时会适得其反,买家不但不买,还会加剧观望的情绪。
这么爽快就答应了,可能价格还没到底呢?我再试试,再等等?
所以无论怎样,中介都会在砍价这个环节,去呈现出一种拉锯的姿态,好让买卖双方都觉得,谈到这个价,差不多了,签吧。
所以,我认为,现在能把房子卖出去的关键,不是价格,是心理博弈。
是在这一场心理博弈中,你是处于上位方,还是下位方。
比如,你卖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看房的人总是一阵一阵的,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偶尔有还价的,中介添油加醋那么一问,谈来谈去你的价格是降了不少,最后人家也没买,但中介却会拿着这一次谈到的最后价格,去跟下一个看房的人沟通。
这样一来二去,房子没卖出去,你的底价却一再被突破,到最后,甚至你自己都快相信中介那套说辞:
珍惜每一个还价的人啊!下一个只会越还越低!
你看,在这场心理博弈中,卖房的你,最后就成了那个下位方。
一旦你相信了,接受了,可能房子最终也卖出去了,但一定不是以你满意的价位卖出去的。
你只能安慰自己,算了吧,好在卖了,落袋为安。
但如果,你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来还价的人,他为什么要买,看中了这套房的什么因素,而这个因素在同小区同板块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平替的,你就知道你在这场谈价中,到底是处于优势方,还是劣势方。
比如,一个人看中了你的房子带的学位,而他的孩子几个月之后就要入学,那么这时候,他比你急,他如果不买你这套,大概率还是会在同地段很快买一套,那么你这一套对他来讲的竞争优势,大概能值多少溢价?
而这,就是你谈价的筹码。
这时候,你就是这场心理博弈中的上位方。
你就能扛住中介的PUA,中介说不动你,就得去PUA买家,因为他们最终只是想成交而已。
看吧,道理其实都很简单的。
当然落实到每一套房每一个还价的场景,又得综合这些道理去具体分析了。
我的经验是,实操中最难扛住的,就是这一次次的心理博弈。
因为每一次博弈都是一次赌博,你要清楚知道每次下注的机会成本,能接受赌输,就有更大的机会赌赢。
而博弈的底牌,就是尽可能掌握更多更全的信息。
我就是这样帮朋友把房子卖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