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点历史,神学还是神权?从基督教的演化看权力对信仰的腐蚀

千雁评商业啊 2024-08-02 12:44:35

公元一世纪,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说:"凯撒的物归凯撒,上帝的物归上帝。"这句话否定了政治的神权,提出了政教分离的二元论。然而,三百多年后,基督教却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神父成了特权阶层,基督教开始在欧洲实行神权统治。这是怎么回事呢?

基督教从被迫害到成为国教,再到神权统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宗教信仰的演变,更与罗马帝国的政治权力密切相关。

诞生之初

首先,让我们回到基督教诞生的时代。公元一世纪,耶稣在罗马统治下的犹太行省传教。他提出"凯撒的物归凯撒,上帝的物归上帝"的理念,实际上是在倡导政教分离。这种思想与当时普遍存在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基督教在最初几个世纪里并不顺利。罗马帝国之前奉行多神教,多神教没有系统的教义,但有类似希腊神话的众神体系,众神之上是至高神朱比特。基督教的一神论否定了罗马众神,因此帝国将基督教视为对传统信仰的威胁。从尼禄皇帝开始,罗马对基督徒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迫害。

公元284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他给自己加了个"主与神"的头衔,还兼任了多神教的祭司长,开启了欧洲的神权政治。作为多神教信徒,戴克里先对基督教进行了残酷迫害,被后世基督徒称为"黑色十字暴君"。

转折与彻底的转变

转折点出现在4世纪初。306年,君士坦丁成为西罗马的凯撒(副皇帝)。君士坦丁很快意识到基督教的潜力,相比多神教,一神教更有利于集权统治。他开始改变政策,认识到,决心收编基督教,将其变成凯撒的教。313年,他与东罗马皇帝李锡尼乌斯共同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还归还了教会的财产。

但君士坦丁的目的并非单纯地保护基督教。他看中了基督教一神论对于巩固皇权的潜在价值。多神教的问题在于,每个神都有自己的祭司,容易形成多个权力中心。而一神教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更有利于集中权力。

318年,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关于三位一体的神学争论,亚历山大里亚主教亚历山大和长老阿里乌斯就三位一体问题产生分歧。阿里乌斯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应该低于上帝,而亚历山大则主张三位一体。。君士坦丁趁机开始介入教会事务。在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强行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他还宣称自己是"众主教的主教"、"第十三位使徒"、"当代的耶稣"。就这样,君士坦丁完成了对基督教的收编。

君士坦丁趁机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强行确立了三位一体教义。这个决定看似是神学问题,实则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三位一体学说将神权(圣父)、王权(圣子)和人权(圣灵)统一起来,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从政治角度看,三位一体学说非常有利于集权统治。圣父代表神权,圣子代表王权,圣灵代表人权,三位一体就意味着王权、神权、人权三权合一。皇帝成为了上帝和人民的化身,可以名正言顺地大权独揽。

接下来,君士坦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拉拢基督教牧师:

1. 邀请教士参加皇室宴会

2. 委托教会执事处理王室事务

3. 允许教会设立法庭

4. 免除神职人员赋税

这些特权使得基督教牧师迅速成为新的特权阶层。作为交换,君士坦丁宣称自己是"众主教的主教"、"第十三位使徒"和"当代的耶稣"。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皇权与神权合二为一。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国教,标志着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权力的彻底绑定。从此,耶稣变成了凯撒,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神权政治时代。教会获得了巨大的世俗权力,但也失去了独立性,成为维护王权的工具。而耶稣原本倡导的二元论和个人主义,被罗马帝国的三位一体学说彻底吞噬。

深远的影响

1. 基督教的原初理念被扭曲。耶稣倡导的政教分离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政教合一。

2. 教会腐化。牧师们沉溺于世俗权力,逐渐背离了基督教的精神内核。

3. 思想禁锢。教会垄断了知识和思想,异端裁判所等机构压制不同声音。

4. 社会停滞。教会的保守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

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马丁·路德等人重新强调因信称义,反对教会的世俗权力,为现代政教分离制度奠定了基础。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对信仰的腐蚀作用。当宗教与政治权力结合时,往往会偏离其原初的精神追求。当权力渗透信仰,就会把信仰改造成意识形态工具。权力野心家可以把宗教捧上神坛,也可以为了现实利益将其撕裂。

这不仅发生在基督教,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子论",还是近代的某些极权主义,都能在这段历史中找到影子。或许,正如有人所说:"政治学总会强奸神学和哲学。"这个论断虽然刺耳,却发人深省。

1 阅读:16

千雁评商业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