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民兵队长在炮楼前摆木人阵,一枪未放直接将伪军吓投降

青史如烟 2022-06-04 15:08:38

1944年6月初,齐临县四区民兵队队长张庆升到区里开会。当天,区委给他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命他带领民兵们,打击设在苗屯村据点的伪军部众。

苗屯村据点位于临邑城西南,地处临邑至禹城的交通要道之上,敌人在此设卡盘查,气焰十分嚣张,对我根据地交通往来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抗战时的日军岗楼

当时上级给张庆升布置任务时,也考虑到民兵力量有限,因此最初的想法只是让他,设法打击一下敌人嚣张气焰,但没有想到的是:

张庆升竟然直接把对方给连锅端了。

刚开始,接到任务之后的张庆升确实有些发愁,虽说苗屯村据点里面,只有十二个日伪军,但这个据点修筑得却是相当坚固。

四周有一丈多宽的壕沟不说,单单中间那座遍布枪眼的炮楼,倘若十几个人龟缩在里面,外面的人就很难突破。

更尴尬的是,当时民兵队里面的家伙什,也实在是捉襟见肘。下面四十多个民兵,总共只配了十三支“单打一”的本地造,手榴弹也不过十五颗。

抗战时的民兵,装备简陋

就这土配置,想要打击炮楼里的敌人,实在是有些困难。

当天晚上,张庆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心中模拟着攻打据点的战斗,每次结果都很令人沮丧,高高的炮楼、四周壕沟、唯一通道吊桥还被敌人控制着,还有一个更加无解的难题便是,据点距离兴隆寺的日军据点,不过三里地远,一旦打起仗来,敌人便会很快赶过来,留给众人攻击的时间,并不多。

怎么办呢?

当天晚上,张庆升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一个妙计。

第二天,一大早,张庆升便将村里的几个木匠们叫到了一起,几个人忙活了好几个晚上,最终作出了一大批木制“武器”。

随后,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张庆升领着46名民兵,带着这批“武器”出发了。

当天晚上,因为有月亮,据点巡逻的伪军站在炮楼上很快便发现了异样——据点被包围了。

有些惊慌的伪军士兵,赶紧叫醒了睡熟的班长,炮楼里十几个伪军爬起身来,从射击口往外看去,这一看,众人顿时不禁头皮发麻。

月光之下,外面围攻炮楼的八路军轮廓,看得分明。

只见壕沟外面,人影绰绰,粗略一数,少说也有百十来人,而且每个人都举着一柄枪,向着炮楼方向瞄准,其中还有好几挺机枪支在前面,更要命的是后面几个人,正在推着两个黑咕隆咚的东西往这边靠。

这家伙,伪军班长曾见过,跟城里面日军的小炮大小差不多。

“老天爷,咱也就十二个人,八路用得着来这么大的阵仗吗?”看完外面的情形,伪军班长的心直接沉到了谷底。

按照对方这个阵仗,自己这几个人,根本无力反抗,而就在伪军班长心慌不已的时候,外面张庆升开始喊话了。

“据点里的兄弟们,我们是八路军快速纵队第一连,现奉命扫平这一带的几个据点。兄弟们,你们要想明白了,到底要不要跟日本人一条道走到黑,赶紧放下武器,投降吧!”张庆升用洪亮、威严的语气向据点喊道,并继续劝道:

“你们如果投降,我们欢迎,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投降的话,我们绝对不会客气,你看看我身后这大炮没有,现在已经瞄准你们的炮楼了。上级命令今晚必须拿下全部据点,我能给你们的时间,也就十分钟考虑时间,超出了,我就直接下令开炮了。”

张庆升的话里,带了丝赶时间的意思,但他的这个不耐烦,也让炮楼里的一众伪军们,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人家这几炮就能轰塌自己,更别说还有机枪正架在附近,就算兴隆寺那边日军赶过来,也不够人家吃的。

想明白这一点儿之后,炮楼里的伪军们行动的也就很是干脆,不到十分钟,便扯出了白旗,放下了吊桥,排着队、举着枪走出了据点,老老实实地做了俘虏。

当天晚上,苗屯据点被拔除,一枪没放,还缴获了敌人十二支大枪,160发子弹,200多颗手榴弹。

在押往回去的路上,一众伪军在经过木头机枪、木头大炮以及木头士兵身旁的时候,直接懵住了。

闹了半天,对方用的是攻心计呀!

第二年,渤海第二军区召开英模大会,张庆升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并被授予“狸猫威虎战创造者”的光荣称号。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31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临邑文史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