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这些年的所见、所思。
不过,乍看上去。这标题又多少显得说得轻巧、不接地气。
要能去省厅,谁不愿去?
是,也不是。
我是想告诉你。
省厅公务员很难,但很值得,远比其他选择都更值得。
一 省厅之前研究生毕业,一番犹豫后,我选择去互联网大厂干起了产品工作。
那时的产品人,满眼都是对征服这个世界的渴望。尤其是我,受到一些优秀校友的鼓励,总幻想着和他们一样,去努力改变世界。
然而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蹉跎,晨昏四季变换。
时间已然过去了5年。
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并没有改变世界,被改变的是那个曾经的自己。
彼时的壮志满怀和一身锐气,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与此同时,身边那些毕业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学们,也大抵如此。
先说几条事实吧:
1.早十年。市场经济形势好,经济增长,像外企、互联网企业值得去,外企收入不菲,相对规范公平,办公环境上佳,是很好的选择。互联网则更不必说,时代风口,移动互联网浪潮,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但谁能想到2019年后受国家严厉监管、经济增长乏力、消费不振等因素,让多少互联网人上市——期权兑现——财务自由的梦想路径变成了黄粱一梦、泡影一场。尤其是蚂蚁金服。当然这是后话。
2.早十年。体制内还不吃香,那会儿的工资水平确实很低,不少人稍加努力便一考即中。像公积金、年底奖金是2015年前后才涨起来的,当然那会儿有其时代背景,主要还是依靠土地财政。而直到后体制内2020年后工资改革,平摊到每个月的工资才得以较大幅度增长。现在的体制内,尤其是省直单位,早已名校扎堆了。
没想到,这十年的亲历,竟是真的看到了潮起潮落、风云变幻。
房价轰轰烈烈涨了20年,好似在永不下跌的逻辑下真的跌了。
股市牛熊周期穿越了好几次,牛市中一片喜庆,人人赚钱的效应下,绝大多数人还是亏了。
钱好像越来越多,但货币购买力却不断下降,钱也越来越难挣了。
......
站在当前这个节点,可以说私企工作,不是一个相对正确选择。
无论是从加班强度、薪资水平、未来增长,还是个人身体等,相对都不算好。更何况还面对着失业裁员的巨大压力,以及大城市巨额的房价负担。
至于你说创业?我不好评价。
取而代之的,我走上了另一条人生路。
二 省厅那些事儿在而立之年的前期,我考上了省厅公务员。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卷。
可能是上天的眷顾,卷到了最后,我还是卷上了。
当然,我也曾在基层一线有过亲身见闻,整体来说,基层一线领导素质差异巨大,压力巨大,某些基层领导的口德也实在是难以恭维。
作为压力传导的最末端,工作辛苦、难出成绩、环境恶劣;与此同时,未来地方财政状况每况日下。
基层,是真的有奋斗情怀的人,才能扎根下来的。
而站在个人角度,对于普通人而言,省厅公务员能给你的【体面】却是其他任何一份工作都给予不了的,省厅公务员能给你的【保障】也是任何一份工作都给予不了的。
你的奋斗张扬在足够广大的舞台,你可以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你的成绩会被看见,因为这里的上限足够高,因为这里的盘子足够大,大到能让普通人也感受到仿佛阳光一样的公平。
一个处级领导的职务或职级,对于普通人来讲,尤其是农民家庭来讲,真的足够足够优秀了。
当然,国家会还给你兜底,随着年龄增长的社会地位给你、医疗保障给你、养老给你;退休前处级领导待遇也会给到你,退休后你付出的努力国家不会亏待你。
当然,绝不能违法犯罪。请记住,这是底线。
那再往上点,国家公务员好吗?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不太好。北京真的太难立足了,“居大不易”放在哪个时代,都对。
是的。
杯水车薪,辛苦通勤;归属感低,分房无期。
三 考省厅,难吗?很难。
就我知道的若干个考上的故事,就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之后考上省厅公务员的,无不是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巨大牺牲换来的。
他们几乎清一色的牺牲了所有的周末,绝大多数的休闲时间,陪家人的时间。
以及,把那些网上的真题、训练题,刷到几乎无题可刷的尽头。
但是,当考上的那一刻。是值得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时间,不会辜负那些真正坚持努力往前的人。他们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第一次考,或者并不是第一次进面,但是最终都一帆风顺或一波三折地进入到了这里。
但是,省直单位一定比基层难吗?
也不一定。
以后可以开个帖子,讲讲怎么更好考试。
因为,省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有一定的法门和路径(我不愿称为捷径,因为没有)。
四 后记写这篇文章,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
也是对省厅公务员的一种侧面介绍,一种独特的记录视角。
我思考了很久。
有些话,不适合当面说。
但写下来却很好。
以后应该会写的更多。